去极化电极的电极电位在电解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定,不会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改变。这种特性使得去极化电极在一些特定的电化学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比如在某些需要稳定电位环境的电化学反应中,去极化电极能够提供稳定的电位条件,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和产物的一致性。在一些精密的电化学测量实验中,去极化电极也可用于消除电极极化对测量结果的干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极化电极处于可逆电池的情况下,整个电池处于电化学平衡状态,电极电位由能斯特方程决定,此时通过电极的电流为零,电极反应速率也为零。然而,当有不为零的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就会偏离平衡电极电位的值,这种电极便称为极化电极。极化现象在许多电化学反应中普遍存在,它会影响电极反应的速率和方向,例如在电池放电过程中,随着电流的输出,电极逐渐发生极化,导致电池的实际输出电压低于其理论电动势。 电化学系统维护简单方便。上海吸收塔电极设施
含油废水常见于石化、食品加工等行业,其高COD和乳化特性使传统处理方法效率低下。电氧化技术可通过阳极产生的·OH和活性氧物种(如O₂⁻)破坏油滴表面的乳化剂,实现破乳和有机物降解。例如,采用Ti/SnO₂-Sb电极处理乳化油废水时,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且油滴粒径从10 μm降至1 μm以下。关键挑战在于电极污染(油膜覆盖导致活性位点失活),需通过脉冲电流或周期性极性反转(PRS技术)缓解。此外,耦合气浮工艺可提升油污分离效率,而低温等离子体辅助电氧化能进一步降低能耗。未来需开发疏油-亲水双功能电极材料以增强抗污性。江苏吸收塔电极需求光电协同催化使有机物降解速率提升3倍。
金属氧化生成的腐蚀产物(如Fe₃O₄、γ-FeOOH)本身具有半导体特性,其禁带宽度影响电子转移效率。例如α-Fe₂O₃(Eg=2.2eV)比γ-Fe₂O₃(Eg=2.0eV)更稳定。这些氧化物还可能参与光电化学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产生额外光电流,导致传统电位测量出现偏差。现在研究正尝试利用这种特性开发自供能监测传感器。
在拉伸应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电极材料会发生SCC。以奥氏体不锈钢在Cl⁻环境为例,其裂纹扩展速率可达10⁻⁶-10⁻⁵mm/s。电化学噪声检测发现,SCC过程中会出现特征性的电流/电位突跳信号,这些瞬态响应与位错滑移、膜破裂等微观事件直接相关,为早期预警提供了新思路。
膜电极是利用隔膜对单种离子的透过性,或膜表面与电解液的离子交换平衡所建立的电势,来测量电液中特定离子活度的装置。其中玻璃电极较为典型,常用于测量溶液的酸碱度。它的敏感膜能选择性地允许氢离子通过,当膜两侧氢离子浓度存在差异时,会产生膜电势,通过测量膜电势就能得知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进而确定溶液的 pH 值。离子选择性电极同样基于此原理,可对特定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等进行精细检测,在环境监测、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电极材料抗污染性能大幅提升。
循环水pH值的稳定对抑制腐蚀和结垢至关重要。电化学pH调节技术通过电解水反应(阳极:2H₂O→4H⁺+O₂+4e⁻;阴极:2H₂O+2e⁻→2OH⁻+H₂)实现酸碱的精细调控。采用分隔式电解槽时,阴极室pH可升至10-11用于防垢,阳极室pH降至2-3用于酸性清洗。某化工厂采用钛基铱钽电极系统,通过PLC控制电流密度(5-15 mA/cm²)将循环水pH稳定在8.5±0.3,相比传统酸碱加药减少药剂消耗60%。该技术特别适用于高碱度水质(M-alk>300 mg/L),但需注意阴极室可能生成Ca(OH)₂沉淀,需配置超声波防垢装置。电化学杀菌技术避免药剂残留风险。湖南数据中心电极
电极技术适用于高温循环水。上海吸收塔电极设施
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含腐殖酸、氨氮、重金属等),电氧化可同步实现有机物降解和脱氮。以Ti/RuO₂-IrO₂阳极为例,在Cl⁻存在下,氨氮通过间接氧化转化为N₂(选择性>70%),同时COD去除率达60-80%。关键问题在于渗滤液的高盐分(如Na⁺、K⁺)可能导致电极腐蚀,需采用耐盐涂层(如Ti/Pt)或预处理脱盐。此外,耦合生物处理(如前置厌氧消化)可降低电耗,而脉冲电源模式能减少电极钝化。中试研究表明,处理成本约为8-12元/吨,具备规模化应用潜力。上海吸收塔电极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