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机
非常规岩芯基本参数
  • 品牌
  • 麦格瑞电子,MAG-MED
  • 型号
  • CORES-HP20L
  • 类型
  • 矿石元素分析仪器
  • 安装方式
  • 固定式
非常规岩芯企业商机

综合对比非常规岩芯油气储层与常规岩芯油气储层特征,可归纳以下几点差异: (1) 非常规岩芯油气储层致密,物性较差。非常规岩芯油气储层总体致密是其与常规岩芯油气储层的极大区别。松辽盆地让字井区斜坡带扶余油层泉四段砂岩储层,孔隙度为1%~19%,平均为10.7%;渗透率为0.001~10mD,平均为0.82mD。常规砂岩储层渗透率大于1mD,孔隙度达 10%~18%,孔隙类型为颗粒与填隙物溶蚀扩大孔、残余原生孔,压汞测试表明喉道直径为1~10μm,孔喉连通性较好,埋深较浅; (2) 非常规岩芯油气储层岩性多样,有效储层规模较小。中国非常规岩芯油气储层岩性复杂,既有砂岩、石灰岩,也有页岩、煤以及混积岩类等多种岩石类型。但致密油、致密气、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等主要类型储层空气基质渗透率多小于1mD,孔隙度主体小于12%,属于致密储层范畴。 (3) 非常规岩芯油气储层孔隙微观结构复杂,孔喉多小于1μm。非常规岩芯油气砂岩储层与常规岩芯油气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对比表明,非常规岩芯油气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组分中缺少抗压程度的石英矿物,并多处于中、晚成岩阶段,故以次生孔隙为主,喉道呈席状、弯曲片状,连通差;孔隙度为3%~10%,渗透率多小于1mD。孔隙结构:单重、双重、三重孔隙介质;共六种孔隙结构类型。一站式核磁共振非常规岩芯静态测量参数

一站式核磁共振非常规岩芯静态测量参数,非常规岩芯

开展致密油、页岩油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致密油、页岩油富集参数,建立不同类型的地质预测方法。开展大尺度致密油、页岩油分布的物理与数值模拟,可揭示地层条件下致密油、页岩油的分布及富集规律; 开展致密油、页岩油资源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可建立评价模型及标准,探索其分布范围及边界确定方法,极终评价中国大陆主要盆地致密油、页岩油地质、技术可采资源量。开展致密油勘探开发先导区试验研究,可确定致密油富集区评价参数、制定评价标准和建立评价方法。评价出致密油富集区与重点勘探区,明确页岩油有利区。时域核磁共振非常规岩芯检测设备毛细管孔隙:流体在外力作用下可自由流动(一般砂岩)。

一站式核磁共振非常规岩芯静态测量参数,非常规岩芯

致密油与页岩油储集层包括常见的致密砂岩、致密灰岩、页岩,也包括陆相湖盆碎屑岩与湖相碳酸盐岩混合成因的混积岩类,岩石成分复杂; 不同矿物与有机质呈纹层状或分散状分布,成为页岩油或致密油有利的微观源储组合( 图 4) ,特别是致密油储集层以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在空间上构成交替互层或夹层的混合( 冯进来等,2011) ,有机质与长石、黏土等陆源碎屑或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呈纹层状或分散状分布的特征,为致密混积岩油形成提供了有利源储条件。 非常规岩芯储层呈现低速非达西渗流特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渗流曲线由平缓过渡的两段组成,较低渗流速度下的上凹型非线性渗流曲线和较高流速下的拟线性渗流曲线,渗流曲线主要受岩芯渗透率的影响,渗透率越低,启动压力梯度越大,非达西现象越明显。需要人工压裂注气液,增加驱替力,形成有效开采的流动机制。

随着世界油气工业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岩芯油气向非常规岩芯油气延伸,非常规岩芯油气的勘探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非常规岩芯油气与常规岩芯油气在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地质研究、勘探方法、“甜点区”评价、技术攻关、开发方式与开采模式等 8 个方面有本质区别。非常规岩芯油气与常规岩芯油气地质学的理论基础,分别是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和浮力圈闭成藏理论。非常规岩芯油气有两个关键标志:一是油气大面积连续分布,圈闭界限不明显,二是无自然工业稳定产量,达西渗流不明显;两个关键参数为:一是孔隙度小于 10%,二是孔喉直径小于 1μm 或空气渗透率小于 1mD。孔隙大小、渗透率、碳氢化合物性质、空泡、裂缝和颗粒大小,通常也可以通过弛豫时间NMR数据提取。

一站式核磁共振非常规岩芯静态测量参数,非常规岩芯

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现状与类型 中国陆相页岩油资源丰富。从源外走向源内的勘探理念转变和技术进步,推动陆相页岩油成为中国石油勘探的热点领域。近年来在准噶尔、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四川、三塘湖、柴达木等盆地取得页岩油重要进展,建立了新疆吉木萨尔、大庆古龙等高重量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展现出良好发展前景。目前页岩油勘探开发热点主要集中在中高熟页岩油,中高熟页岩油大致可分为夹层型、混积型和页岩型3类。夹层型页岩油储层为致密砂岩(如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中上部)和凝灰岩(如三塘湖盆地条湖组),混积型页岩油储层为云质砂岩、砂质云岩(如准噶尔盆地芦草沟组、渤海湾盆地沧东孔二段),页岩型页岩油储层为高黏土页岩(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下部)。非常规岩芯储层孔隙度小于10%;孔喉直径小于1μm或空气渗透率小于1mD。小核磁共振非常规岩芯扩散弛豫

渗透率的核磁共振估计是基于理论模型,表明渗透率随孔隙度和孔径的增加而增加。一站式核磁共振非常规岩芯静态测量参数

海相页岩油与陆相页岩形成与分布特征: 海相页岩油形成与分布特征:①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于全球主要海侵期。显生宙以来,受其他天体引力作用、气候变化、冰川消融,板块构造运动、海底洋中脊扩张等影响,全球海平面发生周期性变化,在晚寒武世—早奥陶世、中—晚志留世、早石炭世、中—晚白垩世4次海平面较高的海侵期,对应着细粒沉积旋回,海水倒灌入裂谷坳陷、淹没古老克拉通,在古陆上形成古海道和峡谷沉积。②页岩分布在稳定克拉通边缘、前陆等盆地内的细粒沉积中心及其周缘斜坡区,具备稳定宽缓的构造背景,有利于富有机质页岩大范围分布,且页岩层系上下往往分布区域性致密顶底板,容易形成地层超压。③富有机质层段呈大面积稳定分布,有机质普遍以中高成熟度为主,Ro 普遍大于1.0%,有机质类型以Ⅱ型干酪根为主,其次为Ⅰ型干酪根。页岩层段黏土矿物含量较低,富有机质段与致密层间互,有机质纳米孔隙发育,烃类流体黏度低,普遍具有超压和高GOR,单层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一站式核磁共振非常规岩芯静态测量参数

非常规岩芯产品展示
  • 一站式核磁共振非常规岩芯静态测量参数,非常规岩芯
  • 一站式核磁共振非常规岩芯静态测量参数,非常规岩芯
  • 一站式核磁共振非常规岩芯静态测量参数,非常规岩芯
与非常规岩芯相关的问答
与非常规岩芯相关的标签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