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C软硬结合板基本参数
  • 品牌
  • 赛孚
  • 型号
  • 软硬结合板
  • 表面工艺
  • 沉金板,喷锡板,全板电金板
  • 基材类型
  • 刚挠结合线路板,挠性线路板
  • 基材材质
  • 特殊基板
  • 层数
  • 多层
  • 绝缘树脂
  • 环氧树脂(EP),聚酰亚胺树脂(PI)
  • 增强材料
  • 玻纤布基
  • 阻燃特性
  • VO板
  • 成品板翘曲度
  • 0.75
  • 产地
  • 中国
  • 基材
  • 机械刚性
  • 柔性
  • 绝缘材料
  • 有机树脂
  • 绝缘层厚度
  • 薄型板,常规板
  • 是否跨境货源
  • 数量
  • 1000000
  • 封装
  • 软硬结合板
  • 批号
  • 来图加工
  • QQ
  • 1036958619
  • 厂家
  • 深圳市赛孚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FPC软硬结合板企业商机

高频高速PCB设计中,添加测试点会不会影响高速信号的质量?

会不会影响信号质量要看加测试点的方式和信号到底多快而定。基本上外加的测试点(不用在线既有的穿孔(viaorDIPpin)当测试点)可能加在在线或是从在线拉一小段线出来。

前者相当于是加上一个很小的电容在在线,后者则是多了一段分支。这两个情况都会对高速信号多多少少会有点影响,影响的程度就跟信号的频率速度和信号缘变化率(edgerate)有关。

影响大小可透过仿真得知。原则上测试点越小越好(当然还要满足测试机具的要求)分支越短越好。 PCB多层板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叠层设计?4层软硬结合板

PCB多层板LAYOUT设计规范之十三:

106.对电磁干扰敏感的部件需加屏蔽,使之与能产生电磁干扰的部件或线路相隔离。如果这种线路必须从部件旁经过时,应使用它们成90°交角。

107.布线层应安排与整块金属平面相邻。这样的安排是为了产生通量对消作用

108.在接地点之间构成许多回路,这些回路的直径(或接地点间距)应小于比较高频率波长的1/20

109.单面或双面板的电源线和地线应尽可能靠近,比较好的方法是电源线布在印制板的一面,而地线布在印制板的另一面,上下重合,这会使电源的阻抗为比较低

110.信号走线(特别是高频信号)要尽量短

111.两导体之间的距离要符合电气安全设计规范的规定,电压差不得超过它们之间空气和绝缘介质的击穿电压,否则会产生电弧。在0.7ns到10ns的时间里,电弧电流会达到几十A,有时甚至会超过100安培。电弧将一直维持直到两个导体接触短路或者电流低到不能维持电弧为止。可能产生尖峰电弧的实例有手或金属物体,设计时注意识别。112.紧靠双面板的位置处增加一个地平面,在**短间距处将该地平面连接到电路上的接地点。

113.确保每个电缆进入点离机箱地的距离在40mm(1.6英寸)以内。 pcb打样小批量板PCB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傻傻分不清?欢迎来电咨询。

PCB多层板 LAYOU设计规范之二:

8.当高速、中速和低速数字电路混用时,在印制板上要给它们分配不同的布局区域

9.对低电平模拟电路和数字逻辑电路要尽可能地分离

10.多层印制板设计时电源平面应靠近接地平面,并且安排在接地平面之下。

11.多层印制板设计时布线层应安排与整块金属平面相邻

12.多层印制板设计时把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开,有条件时将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安排在不同层内。如果一定要安排在同层,可采用开沟、加接地线条、分隔等方法补救。模拟的和数字的地、电源都要分开,不能混用

13.时钟电路和高频电路是主要的干扰和辐射源,一定要单独安排、远离敏感电路

14.注意长线传输过程中的波形畸变

15.减小干扰源和敏感电路的环路面积,比较好的办法是使用双绞线和屏蔽线,让信号线与接地线(或载流回路)扭绞在一起,以便使信号与接地线(或载流回路)之间的距离**近

16.增大线间的距离,使得干扰源与受感应的线路之间的互感尽可能地小

17.如有可能,使得干扰源的线路与受感应的线路呈直角(或接近直角)布线,这样可**降低两线路间的耦合18.增大线路间的距离是减小电容耦合的比较好办法


PCB八层板的叠层

1、由于差的电磁吸收能力和大的电源阻抗导致这种不是一种好的叠层方式。它的结构如下:

1.Signal1元件面、微带走线层

2.Signal2内部微带走线层,较好的走线层(X方向)

3.Ground

4.Signal3带状线走线层,较好的走线层(Y方向)

5.Signal4带状线走线层

6.Power

7.Signal5内部微带走线层

8.Signal6微带走线层

2、是第三种叠层方式的变种,由于增加了参考层,具有较好的EMI性能,各信号层的特性阻抗可以很好的控制。1.Signal1元件面、微带走线层,好的走线层

2.Ground地层,较好的电磁波吸收能力

3.Signal2带状线走线层,好的走线层

4.Power电源层,与下面的地层构成***的电磁吸收

5.Ground地层

6.Signal3带状线走线层,好的走线层

7.Power地层,具有较大的电源阻抗

8.Signal4微带走线层,好的走线层

3、比较好叠层方式,由于多层地参考平面的使用具有非常好的地磁吸收能力。

1.Signal1元件面、微带走线层,好的走线层

2.Ground地层,较好的电磁波吸收能力

3.Signal2带状线走线层,好的走线层

4.Power电源层,与下面的地层构成***的电磁吸收

5.Ground地层

6.Signal3带状线走线层,好的走线层

7.Ground地层,较好的电磁波吸收能力

8.Signal4微带走线层,好的走线层 PCB多层板为什么都是偶数层?原因在这里!

在高速PCB设计原理图设计时,如何考虑阻抗匹配问题?

在设计高速PCB电路时,阻抗匹配是设计的要素之一。而阻抗值跟走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例如是走在表面层(microstrip)或内层(stripline/doublestripline),与参考层(电源层或地层)的距离,走线宽度,PCB材质等均会影响走线的特性阻抗值。也就是说要在布线后才能确定阻抗值。一般仿真软件会因线路模型或所使用的数学算法的限制而无法考虑到一些阻抗不连续的布线情况,这时候在原理图上只能预留一些terminators(端接),如串联电阻等,来缓和走线阻抗不连续的效应。真正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布线时尽量注意避免阻抗不连续的发生。 为什么要导入类载板类载板更契合SIP封装技术要求。高速pcb设计

IC封装基板/IC封装基板/称IC载板,主要是作为IC载体,并提供芯片与PCB之间的讯号互联,散热通道,芯片保护。4层软硬结合板

PCB多层板LAYOUT设计规范之十二:

89.参考点一般应设置在左边和底边的边框线的交点(或延长线的交点)上或印制板的插件上的***个焊盘。

90.布局推荐使用25mil网格

91.总的连线尽可能的短,关键信号线**短

92.同类型的元件应该在X或Y方向上一致。同一类型的有极性分立元件也要力争在X或Y方向上一致,以便于生产和调试;

93.元件的放置要便于调试和维修,大元件边上不能放置小元件,需要调试的元件周围应有足够的空间。发热元件应有足够的空间以利于散热。热敏元件应远离发热元件。

94.双列直插元件相互的距离要>2mm。BGA与相临器件距离>5mm。阻容等贴片小元件相互距离>0.7mm。贴片元件焊盘外侧与相临插装元件焊盘外侧要>2mm。压接元件周围5mm内不可以放置插装元器件。焊接面周围5mm内不可以放置贴装元件。

95.集成电路的去耦电容应尽量靠近芯片的电源脚,高频**靠近为原则。使之与电源和地之间形成回路**短。

96.旁路电容应均匀分布在集成电路周围。

97.元件布局时,使用同一种电源的元件应考虑尽量放在一起,以便于将来的电源分割。 4层软硬结合板

深圳市赛孚电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电子元器件,以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管理的追求。深圳市赛孚电路科深耕行业多年,始终以客户的需求为向导,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HDI板,PCB电路板,PCB线路板,软硬结合板。深圳市赛孚电路科继续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既要实现基本面稳定增长,又要聚焦关键领域,实现转型再突破。深圳市赛孚电路科始终关注自身,在风云变化的时代,对自身的建设毫不懈怠,高度的专注与执着使深圳市赛孚电路科在行业的从容而自信。

与FPC软硬结合板相关的**
与FPC软硬结合板相关的标签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