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案例5.2.1220kV高压电缆耐压试验同步局放监测案例山东省济南市220kV美铁线43#塔至济西牵引站新立门型架构工程投运前,客户决定采用我司的GZPD-4D/3型分布式局部放电监测与评价系统对两回路电缆进行交接试验,终端接头处施加216kV交流电压,分别对两条回路的三相电缆施加逐步增加至216kV的电压,并保持一个小时。过程中通过趋势图看出兰渡线A相有较大放电信号,放电幅值达到12000pC,并且部分放电信号超出系统量程,频次分别为1000、800以上,确定该电缆附件在耐压试验中有强烈的放电现场,后经解剖发现是厂家制作过程中将受潮的配件用在了接头中,导致问题;更换接头后,局放信号消失。当局部放电不达标时,互感器可能会出现哪些损坏情况,对电力系统有何影响?智能局部放电产品硬件
提升局部放电检测精度是当前的关键挑战之一。现有检测技术在检测微弱局部放电信号时,容易受到设备自身噪声、背景噪声等因素的限制。例如,一些传统的检测传感器分辨率有限,对于微小的局部放电信号变化难以精确感知。为了突破这一局限,需要在传感器技术上取得创新。研发新型的高灵敏度传感器,如基于纳米材料的传感器,能够对极微弱的局部放电信号产生明显响应。同时,优化信号处理算法,通过对检测信号进行多次滤波、放大和去噪处理,提取出更准确的局部放电特征参数,如放电量、放电频率等。在未来,随着量子传感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有望实现检测精度的**性提升,为电力设备的早期故障诊断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绝缘局部放电监测系统售后服务局部放电不达标对变压器的绕组绝缘会造成怎样具体的危害?
根据上述结果不难看出,3#、6#、9#检测单元测得超声波信号幅值分别为0.212mV、0.152mV、0.117mV,其中在3#位置测得的信号强度比较大,其次为6#和9#位置。此外,从时间轴上看,也是3#位置较早出现信号,其次为6#和9#位置,故无论是根据信号强度还是传播时差,均可判断放电发生在3#位置的左侧。7#位置在另一个气室,由于期间的盆式绝缘子会对超声波信号造成较大的衰减,故基本检测不到明显的信号,进一步证明放电应发生在3#位置左侧。
多层固体绝缘系统凭借其优良的绝缘性能在高压设备中广泛应用,但它也存在隐患。沿着多层固体绝缘系统的界面,因不同绝缘材料的特性差异以及安装时界面贴合不紧密等原因,容易出现气隙或杂质。这些气隙或杂质的存在改变了电场分布,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局部放电。比如在变压器绕组的绝缘包扎中,若各层绝缘纸之间有气泡或未压实的部位,在长期运行的高电场环境下,界面处就会率先发生局部放电。局部放电产生的带电粒子会沿着界面移动,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降低界面的绝缘性能,为设备运行埋下安全隐患。杭州国洲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手持式局部放电检测仪的性能水平如何?
控制设备运行温度是降低局部放电风险的关键。在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通过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关键部位温度,如变压器的绕组、铁芯,高压电机的定子、转子等部位。当温度接近或超过设备允许的比较高运行温度时,及时启动冷却系统。例如,对于油浸式变压器,可通过增加冷却风扇转速、启动油泵加快油循环等方式增强散热效果。对于室内安装的设备,优化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顺畅,带走设备运行产生的热量。避免设备长期处于高温运行状态,因为高温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使其绝缘性能下降,从而增加局部放电发生的概率。通过有效控制运行温度,可***延长绝缘材料使用寿命,降低局部放电隐患。绝缘材料老化过程中,其化学和物理性质如何变化,进而引发局部放电?典型局部放电监测试验
安装缺陷引发局部放电,新安装设备与运行多年设备的安装缺陷引发局部放电概率有何不同?智能局部放电产品硬件
局部放电(PD)是电力设备绝缘老化过程中的重要表征之一,它与绝缘材料的老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设备的运行和时间的推移,绝缘材料会因为热应力、电应力、机械应力、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化学腐蚀等)以及紫外线照射等原因发生老化。绝缘老化会导致材料性能下降,局部电场分布不均,从而增加局部放电的发生概率和强度。
局部放电与绝缘老化的关系研究通常包括以下方面:局部放电特性的长期跟踪监测,以了解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局部放电信号的定量分析,包括放电脉冲的数量、形状、幅度和能量等参数。绝缘老化机理的实验研究,通过加速老化试验来模拟和研究绝缘材料的劣化过程。绝缘老化模型的建立,利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来预测绝缘材料的老化寿命和局部放电行为。预防性维护策略的制定,基于局部放电监测和绝缘老化评估结果来优化设备的维护和更换计划。 智能局部放电产品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