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兆: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各种征兆称作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微观前兆: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宏观前兆: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自然界的变化很复杂,各种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不一定都是地震前兆。因此,观察宏观地震前兆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科普低碳环保小常识在刷牙时把水龙头关上,即使是漏滴,10天就能漏掉一吨水。天津气象科普馆
防雷科普小常识:雷击的主要对象有:1、旷野孤立的或高于20m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如凉亭、大树等。2、金属屋面、砖木结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3、河边、湖边、土山顶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4、低洼地区、地下水出口处、特别潮湿处、山坡与稻田水面交界处、地下有导电矿藏处或土壤电阻率较小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5、山谷风口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6、城市里的烟囱及地面上有较高尖顶的建设物或铁塔。若打雷时您正在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附近,应该注意:1、不宜在建筑物朝天平面(天面)上活动。因为当朝天平面发生直接雷击时,强大的雷电流可导致人员伤亡。2、不宜使用淋浴器。因为水管与防雷接地相连,雷电流可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3、紧闭门窗,防止侧击雷和球形雷侵入。天津气象科普馆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用一次性制品,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现代化生活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尿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照相机……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灾难;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环境污染。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对物品进行多次利用,应当成为新的社会风气,新的生活时尚。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让我们摆脱“一次性消费”的诱惑,我们可以用充电电池代替普通电池;用手绢代替纸巾;用瓷杯、玻璃杯代替纸杯;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用自动铅笔代替木杆铅笔。如果经常在外出差吃饭,可随身带双筷子、带个勺子,带上牙刷、牙膏、剃须刀、洗发水等等,使生活处处皆环保。家庭出游,更要身带各种物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及浪费。同时,也要劝说周围的朋友,将节能环保根植于每个家庭。
超导磁悬浮列车由于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形式,故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形式:一种是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使车体悬浮运行的铁路;另一种则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排斥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科普低碳环保小常识用自备的菜篮子或布袋买菜购物,一个一次性塑料袋需要600年才能腐烂。
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分静力学法和动力学法。静力学法有毛细管上升法、duNoüy环法、Wilhelmy盘法、旋滴法、悬滴法、滴体积法、较大气泡压力法;动力学法有震荡射流法、毛细管波法。其中毛细管上升法和较大气泡压力法不能用来测液-液界面张力。Wilhelmy盘法,较大气泡压力法,震荡射流法,毛细管波法可以用来测定动态表面张力。由于动力学法本身较复杂,测试精度不高,而先前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手段都不够先进,致使此类测定方法成功应用的实例很少。因此,迄今为止,实际生产中多采用静力学测定方法。农业肥料科普小知识,按化学成分:有机肥料、无机肥料、有机无机肥料。湖南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科普知识,容易遭受雷击的地点有具有不同电阻率土壤的交界地段。天津气象科普馆
冰箱和冰柜使用的低碳原则是:正确的摆放位置和及时维修。据研究,冰箱和冰柜放在温度30-31℃的房间里,消耗的电量就是常温状态下的2倍,此种状态下,冰箱和冰柜一年后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别能达到160公斤和320公斤;另外,定期除霜维护会提高冰箱和冰柜的能源利用效率。适当饮酒可以减少碳排放,在夏季的3个月里,平均每月少喝1瓶啤酒,1人1年可节能约0.23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6千克,全国每年可节能约29.7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千克白酒,可节能约0.4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如果全国2亿“酒民”平均每年少喝0.5千克白酒,每年可节能约8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低碳生活需要减少吸烟,吸烟不但有害健康,而且生产烟还要消耗能源。1天少抽1支烟,每人每年可节能约0.14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37千克。如果全国3.5亿烟民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节能约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天津气象科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