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提供依据。通过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期望损失分析,可以为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站的选点提供依据。对重点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对各种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分析,作出预报、预警,使损失降低到比较低程度。 为地质灾害的应急措施提供依据。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风险评价,提出在发生不同规模地质灾害时的应急方案,并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地质灾害风险可定义为:地质灾害发生并导致一定损失水平的可能性。 地质灾害危险性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楚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和设计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评价指标体系简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的种类 空气污染 在进行矿山的开采时,也伴随着大量的废气、有害气体、粉尘的产生,这些空气污染源会聚集在废弃矿山的采空区内,由于废弃矿山的采空区使得地层结构发生了变化,且在废弃后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则会使得采空区上方的地层容易出现裂缝,甚至地面的塌陷,而聚集的空气污染源就会随着裂缝或地面的坍塌而蔓延至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矿物在密闭的条件下,能够自发的产生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进入空气必定会对周边的居民的健康造成伤害。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评估机构。红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什么是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指对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版塌权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根据地质灾害的历史,形成条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进行风险评估的对象,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和防治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破坏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调查,监测,分析和评估地质灾害活动程度的工作,主要是评估地质灾害的破坏能力。地质灾害的风险体现为各种危险因素,分为历史灾害风险和潜在灾害风险。 历史灾害风险是指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要素包括: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灾害活动频率,灾害分布密度和灾害破坏强度。灾害强度是指灾害活动的破坏力。它是灾害活动的集中反映,是一个综合的特征指标。它只能按灾难级别衡量。 在无法躲避、无合适搬迁地址,或不允许搬迁时,则宜...
只能用灾害等级进行相对量度。破坏强度的评估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评估是指未来时期将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地质灾害,其灾害活动的强度、规模以及危害的范围、危害强度的一种分析、预测。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受多种条件控制,具有不确定性。地质灾害活动条件的充分程度是控制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的重要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人为活动条件等。历史地质灾害活动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具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具有双向效应,有可能在地质灾害发生以后,能量得到释放,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削弱或基本消失。也可能具有周期性活动特点,灾害发生后其活动并没有使不平衡状态得到根本解除,新的灾害又...
地质灾害评估收费相关系数:工程类别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重要性为重要建设项目,评估级别为一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简单,工程类别调整系数K1值为1.0,工程规模调整系数K2值为1,地区调整系数为1.0。 地质灾害评估收费: 工程规模调整系数K2=1(当工程规模调整参数小于1以内,默认值为1) 基本收费=7(基本费用)×10000=70000元 基准价=70000(基本收费)×1.0(工程类别调整系数K1)×1(工程规模调整系数K2)×1.0(地区调整系数)=70000元 地质灾害评估收费=70000(基准价)×80%(下浮20%)=56000元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