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冷轧是19世纪中叶始于德国,当时只能生产宽度20--25mm的冷轧带钢。美国1859年建立了25mm冷轧机,1887年生产出宽度为150mm的低碳钢带。1880年以后冷轧钢带生产在德国、美国进展专门快,产品宽度不断扩大,并逐步建立了附属设备,如剪切、矫直、平坦和热处理设备等,产品质量也有了提高。宽的冷轧薄板(钢带)是在热轧成卷带钢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首先是美国早在1920年初次成功地轧制出宽带钢,并专门快由单机不可逆式轧制而跨入单机可逆式轧制。 冷轧钢板的突出优点是性能好、品种多、用途广。通过一定的冷轧变形程度与冷轧后的热处理的恰当配合,能够在比较宽的范围内满足用户的需求。冷轧生产的工序一般包括原料准备、酸洗、轧制、脱脂、退火(热处理)、精整等。冷轧费用怎么算
我国冷轧宽带钢的生产开始于1960年,首先建立了1700mm单机架可逆式轧机,以后陆续投产了1200mm单机可逆式冷轧机,MKW1400mm偏八辊轧机、1150mm二十辊冷轧机和1250mmHC单机可逆式冷轧机等,70年代投产了我国一套1700mm连续式五机架冷轧机,1988年建立了2030五机架全连续冷轧机。现在我国投入生产的宽带钢轧机有18套,窄带钢轧机有418套。在这30多年中,我国冷轧薄板生产能力增加了20多倍,生产装备技术水平已由只能生产低碳薄板而进展到能生产高碳钢、合金钢、高合金钢、不锈耐热冷轧板镀锌板、涂层钢板、塑料复合薄板和硅钢片等。但随着经济建设的进展,不管在数量和品种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增建新轧机,改造现有冷轧机,大力进展冷轧生产。冷轧费用怎么算带钢在冷轧时板形不佳,产生浪高>10咖的边浪或中间浪,经罩式炉退火后容易引起带钢层间粘结。
为什么要分热轧钢与冷轧钢,有啥区别? 热轧和冷轧都是钢板或型材成型的工序,它们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钢的轧制主要以热轧为主,冷轧通常只用于生产小号型钢和薄板等尺寸精密的钢材。 从定义上来说,钢锭或钢坯在常温下很难变形,不易加工,一般加热到1100~1250℃进行轧制,这种轧制工艺叫热轧。冷轧,是指在常温下,用轧辊的压力挤压钢材,改变钢材形状的轧制方法。 冷轧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并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陷,从而使钢材组织密实,力学性能得到改善。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从而使钢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体;浇注时形成的气泡、裂纹和疏松,也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被焊合。
轧制是旋转的轧辊给予轧件以压力,使轧件产生塑性变形的一种金属加工方式。轧制时轧件断面减小,变形、延伸和展宽,轧件与轧辊间有相对滑动,产生摩擦与磨损。冷轧是指低于再结晶温度的轧制加工,冷轧质量好,精度高,厚度均匀,机械性能好,是非常重要的金属塑性加工方式。轧制时要克服巨大的摩擦力,改善轧辊和轧材间的润滑状态,减小摩擦力是提高轧制效率的有效办法。在一个轧制道次中,轧制过程分为咬人、拽人、轧制稳定阶段和轧制终了四个阶段,而摩擦力伴随着整个轧制过程,是影响材料变形的重要因素之一。摩擦导致变形力增加,轧辊磨损加剧,但有时又是轧制过程中的主动力,尤其是在咬人阶段就是通过摩擦来实现的。摩擦一直存在于轧制过程中,有时需要摩擦,有时又需要尽量避免。冷轧只能进行简单的有方向性的小于90度的折弯加工。
在冷轧过程中轧件表面只需有一层很薄的润滑油膜,该油膜的厚度因轧件的类型、轧制条件与所轧品种的不同而异。实测表明冷轧薄带钢的耗油量为0.5~1kg/t。因而在冷轧生产中,采用了兼顾润滑和冷却作用的油和水的混合剂——乳化液。对这种乳化液的要求是:当以一定流量喷到轧件和辊面上时,既能有效地吸收热量,又能保证油剂以较快的速度均匀而有效的从乳化液中析离并粘附在轧件和辊面上,及时均匀的形成厚度适中的油膜。这是一种经济而实用的润滑冷却液,在冷轧生产中得到应用。冷轧带钢的退火在有保护气体的连续式退火炉或罩式退火炉中进行。冷轧费用怎么算
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轧制变形叫做冷轧。冷轧费用怎么算
用于冷轧带钢的轧机有二辊轧机、四辊轧机和多辊轧机。应用较多的是四辊轧机。轧制更薄的产品则要采用多辊轧机。多辊轧机的种类很多,如六辊轧机、偏八辊轧机,十二辊轧机,二十辊轧机等(见轧机)。随着对板形要求的提高,发展了许多改进板形的技术,如弯辊技术、窜辊技术和交叉轧辊技术等。冷轧带钢轧机按机架排列可分为单机可逆或不可逆式与多机连续式两类。前者适用于多品种、少批量或合金钢产品比例大的情况。它投资低、建厂快,但产量低,金属消耗较大。多机架连续轧制适合于产品品种较单一或者变动不大的情况,它有生产效率高、产量大的优点,但投资较大。冷轧费用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