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污染及治理存在的难题: 以甲醛为例,甲醛的分子结构很简单,化学式是CH2O,它的结构并不稳定,甲醛要氧化,只需两个步骤,一是甲醛变成甲酸,然后甲酸再进一步氧化变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科学界做了20多年的探索仍未完全解决。 室内空气污染源来自于两个方面。一就是室内自身产生的污染源,主要包括装修污染和人体/生物污染。装修过程中甲醛的污染较为人所知,除此之外,还有挥发性有机物(VOC)、放射性和气味性物质;同时,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污染源,绝不容忽视。第二是从室外进入到室内的污染物,主要包括细颗粒(PM2.5)、花粉、臭氧等,其中PM2.5是雾霾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危害比较大的污染物。不过近几年来,臭氧也时常替代PM2.5成为室外大气的首要污染物。夏季6、7月份是空气质量检测治理的较佳时间。普陀空气治理
室内空气治理误区,你中招没? 1.屋子没有异味,空气清新。 有很多人买了很多空气清新剂,感觉房间空气不清新了就喷一喷;还有很多人将茶根、菠萝、柚子皮塞到大衣柜、小壁橱,边边角角,异味被盖住了就等于没有了吗? 完全凭气味判断污染物的有无,不靠谱。 2.住了好多年了,而且搬之前我通风处理了半个月。 亲,我能说,您就是通风半年也不行吗?就拿甲醛来说,它的挥发期长达3-15年,密集散发期1-3年! 它分游离、吸附、结合三种状态存在。只有游离状态的甲醛,在通风处理情况下能消除,且须正常风速的4倍以上!绝非几个月通风换气就能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完全依赖短期的通风处理,不安全。黄浦研究所空气治理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值就可大幅度降低空气污染物的伤害水平。
治理是有时效性的,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新装修的房子,放置一段时间后,配合通风,不管是否治理,不管治理是否到位,业主可能就入住了,而且用户住一段时间就习惯了,未必会对治理有多重视。新装修用户中,50%不治理(用洋葱、菠萝和植物治理也在此列),40%上网或就近购买产品自己治理,5%购买了空气净化器,5%的用户也许选择了治理公司。 空气治理公司有着怪异的销售模式,大家知道,新房装修有甲醛出了毛病,跟人体生病是一样。空气治理的方法有很多,不过需要专业的治理技术,我们在选择室内空气治理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比如选择合适的清理剂,安排专业的技术方式,治理污染根源等等。
室内空气污染作为一个交叉性的研究领域,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室内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的重要性不相匹配,很多问题并未得到深入研究。 光触媒是什么? 光触媒是一种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为表示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的总称,是当前国际上较安全较洁净的环境净化材料,也是目前一个除了自然光以外,不需要额外消耗能源,就能持续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并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同时还具备对室内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除臭抑味、提高室内空气含量等功能。 市面上较常见的光触媒产品普遍也有其局限性。该类产品只有在紫外线照射下才会发生作用,而室内普通光线较弱,其强度和能量级不足以使光触媒发生很好的催化反应,分解量有限,所以直接将光触媒用于室内除污染物效果并不理想。室内空气治理是指通过某种方法净化空气。
甲醛,常温下无色有毒气体,能与生物体内的氨基酸发生反应,具有防腐杀菌的性能,长期接触可能引起鼻腔、口腔、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疾病。因其易溶于水和乙醇的特性,常备配制为40%的水溶液以用来保存标本,即福尔马林溶液。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关闭门窗1小时后,每立方米室内空气中,甲醛释放量不得大于0.08毫克。当释放量达到0.1-2.0毫克时,50%的人能闻到气味。也就是说,你能隐约感觉到有点异味时,你家的甲醛含量已经超标2-3倍了。而且,甲醛的释放周期长可达15年。空气净化器是一种应用较为广的室内空气治理方法和技术。上海室内空气治理公司
选择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机构时,需要签定长期合同。普陀空气治理
室内空气治理的现状: 近二十年中,现代人因生活和工作形态的改变,在室内环境的时间日益延长,几乎9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于是因室内污染物导致的健康问题引起我们普遍关注。室内空气污染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进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污染行为。有害物包括甲醛、TVOC、苯、氨、放射性氡等。随着污染程度加剧,人体会产生亚健康反应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例如活性炭吸附除甲醛是生活中较常用的方式,且成本较低,但是活性炭短时间内就吸附饱和,饱和后若没有及时更换新的碳包,活性炭会再次向空气中释放有害物质,并且使用活性炭的量要非常多,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又如市面上各类品牌空气净化器,其实大多只能达到净化的目的,短期时间内保持空气清新。从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来看,空气净化器是通过滤网吸附、过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而且滤网的阻力较大,需要致密导致寿命降低,需定期更换。需定期清洗收集,否则就会有致病的效果。普陀空气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