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壁(臂)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多用钢筋混凝土做成,它的稳定性主要靠墙踵悬臂以上的土所受重力维持,它的悬臂部分的拉应力由钢筋来承受。特点:①截面尺寸小。②施工方便。③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④工作面较大。适用范围:地基土质差且墙高h>5m的重要工程。扶壁式挡土墙:当挡土墙的墙高h>10m时,为了增加悬臂的抗弯刚度,沿墙长纵向每隔0.8~1.0h设置一道扶壁,称为扶壁式挡土墙。特点:①工程量小 ②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③工艺较悬臂式复杂。适用范围:地质条件差且墙高h>10m的重要工程。锚杆、锚定板式挡土墙:锚定板挡土墙由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墙面板、立柱、钢拉杆和埋在填土中的锚定板所组成锚杆挡土墙通常由立柱、墙面板和锚杆三部分组成的。锚杆挡土墙:特点:①结构轻,柔性大。②工程量少,造价低。③施工工艺较复杂。适用范围: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的重要工程,墙高可达27m。加筋挡土墙:加筋挡土墙由面板、拉筋组成。依靠填土、拉筋之间的摩擦力使填土与拉筋结合成一个整体。特点:①结构轻,刚度大。②设计、施工简单。适用范围:加固河堤、围堰等。路肩挡土墙:设置在路肩部位,墙顶是路肩的组成部分,其用途与路堤墙是相同的。永州混凝土挡土墙鉴定标准
挡土墙设计基本资料:
1、调查、勘测目的、方法和内容;目的:收集设计和施工所需的资料;经济合理的设计;调查项目:①土压力设计参数;②地基承载能力计算参数;③验算稳定性所需设计参数;④计算基础沉降所需参数;⑤周围环境条件;⑥设计沿河挡土墙所需的水文资料;⑦施工条件;
2、挡土墙设计基本资料:挡土墙总体设计资料,墙址地形、地质平面图,墙址地质纵断面图,地质横断面图,挡土墙设计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水文资料,其它资料;
3、常用设计参数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墙背摩擦角,基底摩擦系数,拉筋似摩擦系数,地基承载能力,建筑材料容重,砌体的容许应力和设计强度,混凝土的容许应力和设计强度。 永州混凝土挡土墙鉴定标准锚杆的一端与立柱连接,另一端被锚固在山坡深处的稳定岩层或土层中。
既有建筑安全性检测鉴定过程,重点,难点:房屋检测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涉及的检测技术包括结构加固补强技术、工程检测监测技术以及国家认可实验室等房屋检测上下游技术整合在一起,可称之为房屋检测的综合技术。对其结构质量进行检查测定,实施动态监控,房屋检测又称房屋质量检测评估,是指由具备资质的检测单位对房屋质量进行检测,评估,并开具报告的过程。房屋安全质量大排查,建筑年代比较久远、建筑位置位于低洼易积水发生涝灾的民房,进行房屋质量排查,确保房屋的质量安全,及时的进行房屋的修缮或者组织居民迁居,建筑安置小区,妥善安置房屋问题出现严重损坏的居民。
建筑工程质量鉴定单位对建筑主体进行质量检测鉴定时,其检测重点是对主体结构的钢筋或混凝土进行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构造措施检测、构件尺寸检测、钢筋配置检测、结构及构件的损伤、裂缝及变形情况检测以及结构性能实荷检测等涉及主体工程质量的检测,并且检测工作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检测顺序进行。目前,对此类鉴定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经验鉴定、实用鉴定和概率鉴定。实用鉴定法中需要先对建筑物和周围环境进行检测,获得所需的数据后再运用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和方法,以现行标准规范为基准对建筑物的性能和状况进行分析,从安全性、适用性多个方面综合评定建筑物的可靠性水平。扶壁式挡土墙:当挡土墙的墙高h>10m时,为了增加悬臂的抗弯刚度,沿墙长纵向设置一道扶壁。
建筑物概况应包括以下信息:1 阐述鉴定项目的工程名称、地点、建筑面积、层数等基本信息,强调项目的一性,应附有照片验证。2 阐述鉴定项目的地基基础类型、所处地段的地址概况;鉴定项目的结构形式(结构平面的主要轴线尺寸、主要材料的强度、抗震设防等级等)。3 阐述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勘探、监理、监督、检测及维修等参建单位的信息,参数开工、竣工和投入使用时间。4 阐述改建和改变使用功能等有关情况,阐述鉴定项目的外部环境。5 阐述委托方要求检测鉴定的原因。检测鉴定目的、范围及依据:1 简述该项目检测鉴定的目的:建筑物大修前的鉴定;主要建筑物的定期鉴定;建筑物改变用途或使用条件的鉴定;建筑物经过设计基准期继续使用的鉴定;各种应急鉴定;使用过程中发现安全问题引起的鉴定等。2 根据委托方的鉴定目的,明确本次鉴定是针对建筑物整体、建筑物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还是对局部结构或是其中某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或构件。3 根据鉴定目的,有针对性地列出检测鉴定工作所依据或参照的标准、规范、法律和法规;图纸、勘察报告等其他技术依据及其出处。对于超高重力式挡土墙(一般指6m以上的挡墙),有半重力式、衡重力式等多种形式。岳阳悬臂式挡土墙鉴定标准
路堤挡土墙:设置在高填土路提或陡坡路堤的下方,可以防止路堤边坡或路堤沿基底滑动。永州混凝土挡土墙鉴定标准
挡土墙排水措施:墙后坡面、加筋体顶面:设置排水沟、夯实地表松土和铺筑封闭层等,减少降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路堑墙墙趾前边沟:予以铺砌加固,以防边沟水渗入基础。非浸水加筋土挡墙:当面板基础埋深小于 1m 时,宜在地表下设置宽为 1m 的混凝土或浆砌片石散水。浆砌墙:为防积水,应设置泄水孔。直径: 5~10cm 圆孔或 5cm~10cm 、 10cm ~10cm 、 15cm ~20cm 的方孔,间距一般为 2~3m ,上下交错布置。下排泄水孔的出水口底部高出地面(路堑墙为边沟水位,浸水墙为常水位) 0.3m ,保证顺利泄水;进水口底部,应铺设 0.3m 厚的粘土层,以防水分渗入基底。进水口周围,应采用具有反滤作用的粗颗粒材料覆盖(冻胀时,建议用炉渣),以免填料流失而阻塞孔道。当填料透水性差(如细粒土)或有冻胀可能时,在墙身和面板后设置排水、反滤或防冻层。采用厚度不小于 0.3m (或 0.5m )的砂砾、碎石等材料。渗水量大时,可增设渗沟,把水排泄到墙外。干砌挡墙:因墙身透水,可不设泄水孔。永州混凝土挡土墙鉴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