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外在条件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基本要素,是能源需求侧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资金是基础条件,一方面形成引导和激励用户积极参与能源需求侧管理的资金池,另一方面推动相关技术、设备、平台的研发应用。技术是重要驱动,如新能源、节能、低碳、数字化技术等。人才是关键支撑,能源需求侧管理涉及多能源品种、多技术、多模式,需要汇集跨学科、跨领域人才,提升能源需求侧管理效能。数据是**载体,承载多能源品种、多元用能特性、多种用能设备等多品类、差异化信息,赋能需求侧新业态新模式。传感器作为工业互联网数据采集**.公共数据采集
关于数字化,有三点需要指出:
深度融合。数字化的目标是实现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两化深度融合,在未来的能源系统中,数字技术或者数字化子系统是能源系统不可分割的一个天然组成部分,就像如今的电力电子和自控系统是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样。
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关系。有些观点把数字化与信息化对立起来,或者并列起来,认为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系统,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数字技术继承和发展了信息技术,从本质来讲,它是信息技术在新时代的一种表现形式。
数据是资产。数字化时代,数据是数字化系统的源头,也是数字化系统的结果,只要抓住了数据,无论技术如何变化,供应商如何更替,企业都不会受到根本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数据也将成为企业的资产。 数据采集是什么机构国产工业自动化基础数据采集设备是该重回原点.
综合能源服务的意义
综合能源有助于打破能源子系统间的壁垒,实现多能协同,提高能源效率;有助于提升能源供应安全性;有助于推动我国能源向低碳型、多元化和清洁化方向战略转型,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综合能源可以为用户带来什么综合能源服务可针对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及商务区等,设计量身定制的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绿色、高效、低成本的冷、热、电多种能源供应和服务以及节能管理,赋予用户更多的选择权、降低用户用能成本,更多地消纳清洁能源以及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提高园区吸引力,打造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城市名片,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国家基础设施利用率和能源供应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源计量
是综合能源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就像我们去健身,会先要测一组体脂等身体数据,教练通过这些身体数据来设计合理的健身方案。而能源计量也是如此,先从电、水、气、热数据的采集,走到大数据分析、数智化运营、云边端协同的能源管理服务平台。
对于数据采集来说,电水气计量已经相对成熟。“虽然“冷”与水、电、气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具有相同的商品属性,但在计量方面,要比早已进入市场并取得成功的水、电、气的计量收费复杂和困难。”那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供热冷计量。 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外在条件.
我国供热系统情况复杂,对热量表的要求也很高。用户供热**常用的载热工质有热水和蒸汽,热费的结算却有很大差别,热水按热量表计量,常见的有计量机械式流量表、电磁式和超声波流量;而蒸汽长期以来却用质量计量,而后发展出现蒸汽计量。
冷冻水冷量计量就其方法来说,同热水的热量计量是一样的,所供冷量可以看作是负的热量。只是由于流体温度低,导致具体做法上出现一些差异。一些城市已经在施行冷计量,比如一些供冷期更长的南端。 实现新一代能源系统目标的关键技术:能源互联网.数据采集产业采购
能源需求侧管理促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逻辑机理.公共数据采集
能源需求侧管理的简要沿革能源需求侧管理起初以电力领域为主,上世纪90年代电力需求侧管理引入国内,通过能效管理、负荷管理等方式,解决电力供应的短缺问题。随着电力发展水平、发展目标及供需形势不断变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内涵不断丰富。2017年,《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修订版)》将其内涵拓展为节约用电、环保用电、绿色用电、智能用电、有序用电五个方面。能源需求侧管理也从电力扩展到天然气等其他领域。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将“能源需求侧管理”定义为“**或者公用事业企业单位通过采取激励措施,引导用能单位改变用能方式,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服务成本**小化的用能管理活动。”公共数据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