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行业属于传统行业,我国的供热起步于依靠人工运行的分散锅炉房。当前供热行业,一方面,消费端对服务质量的需求日益提升,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革新下,传统行业、传统技术面临着深刻的转型,智能化的供应能力让供热行业智慧化成为可能。根据方修睦等人研究,智慧供热包括广义、狭义两个层面的概念。广义而论,智慧供热是一个大概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具备认知和学习的能力、具备生成知识和更好地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先进供热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供热设备制造、供热系统规划设计、供热系统建造、人才培养、供热运行维护、供热服务全寿命的各个环节及相应系统的优化集成,用于解决供热行业全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资源优化。【解决方案】对智慧供热的初步认识。供热管控改造
智慧供热的优势
智慧供热涉及供热行业的设备制造、系统集成、物理设备网及信息物联网的设计和建造、企业运维等环节。供热系统运行涉及系统运行策略和控制策略的制定。系统运行策略是供热工程师综合考虑系统参数指标要求、实现方案、节能及经济性等方面后提出的,需要工程师具备丰富的供热系统、设备、建筑热工等方面的知识。系统控制策略是系统控制工程师提出的,是实现运行方案的控制策略,系统控制策略的提出,需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网络、自控、过程方面的知识。供热自动化是智能供热系统的基本功能,供热设备的自动运行本质是“机器替人”,强调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实现供热设备的不间断运行。 智慧供热平台收费系统智慧供热技术在楼栋单元热力入口环节的应用 。
长期以来,供热系统的运行调度控制主要依据生产业务**的知识和经验来完成,但伴随供热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调控频次和精确度的增加,传统基于人工的控制方式已难以保证供热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当前,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复杂生产系统的运行管理、调度控制和要素配置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能力,发展智慧供热已经成为我国供热行业的共识。智慧供热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与先进供热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目标,以低碳、舒适、高效为主要特征,具有自感知、自分析、自诊断、自决策、自学习等技术特点的现代供热模式。智慧供热是以供热系统智能化为前提的。随着城镇供热的发展,供热物理设备网的复杂度也在提升,传统的供热系统很难满足精细化运营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必然要走向智能化。
所谓的多能就是多种能源,在该系统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运行模式,各能源设备都能**供暖,若是系统的能量不足又可以进行辅助供暖。多能互补供暖系统组成有供热单元、蓄热单元、用热单元、控制单元和传热单元。供热单元即热源及辅助热源等,蓄热单元即储热和蓄热装置,用热单元即供暖末端系统,控制单元即热量(温度)及时间控制系统等,传热单元即管道及附属系统。多能互补供暖系统的控制单元,对于室温的调节比较方便,室温是稳定可靠的。可以采用各类能源作为辅助热源,不同的能源进行互补,可以比较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且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量。利用了可再生能源,大幅度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清洁的优点,系统中会有能量的流动转移,能源是系统的输入能量,用户的耗能供暖是系统的输出能量,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能量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保证该供暖系统的稳定性。构筑“数字能源”体系 助力“智慧供热”。
随着居民对于居住舒适度要求不断提高,按需供热、精细供热开始成为新方向。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分户计量的形式,居民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仪表对室内的温度进行选择。而随着智慧供热的发展,居民使用智能计量表不仅可以对室内温度进行实时调节,而且也可以通过预设温度的方式,提前调整室内温度,极大提高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城市级供热管网的能源互联与服务互联是大趋势,通过大数据展示供热企业对能源的管理和利用能力,接受**和热用户的监督,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智慧供热好在哪?智慧供热系统前景如何?暖气供热系统
智慧供热供暖解决方案。供热管控改造
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智能系统是集供热系统控制、计量室温控制于一体的**技术体系,将系统控制、计量及分户控温置于一个管理平台上,该系统主要包括用户室内温度感应器、温控阀、热量表、室内系统控制器、单元系统控制器、室外温度感应器、区域系统控制器、热源厂数据中心控制器等软硬件设施。同时实现分户热计量和分户控温,既满足了用户按用热量计量的要求,又达到了分户控制室温的目的;同时实现对热源、热网、热力站等系统控制,有利于热源厂“按需供热、供需平衡”,有利于促进系统节能比较大化。供热管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