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灭曲线的建立:通过建立杀灭曲线(剂量反应曲线),确定能够杀死未转染宿主细胞的较低浓度,从而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的细胞株。建立杀灭曲线至少选择5个浓度。1、按照20-25%的细胞密度将未转化的细胞铺在合适的培养板上,37℃,CO2过夜培养(需要更高密度,可增加接种量)。2、根据细胞类型,设定合适的浓度梯度。以哺乳动物细胞为例,可设定50,100,250,500,750,1000μg/mL。3、第2天换用新鲜配制的含有相应浓度药物的培养基,每个浓度做三个平行孔。4、接下来每3-4天更换新的含药物培养基。5、按照每2天进行活细胞计数,来确定杀灭未转染细胞的恰当浓度。通常7-10天内能够杀死绝大多数细胞的较低浓度为筛选用的工作浓度。检测试剂盒操作注意事项:实验中不用的板条应立即放回包装袋中,密封保存,以免变质。核酸沉淀溶液(焦磷酸钠法)
检测试剂盒安全性:试剂应按标签说明书储存,使用前恢复到室温。稀稀过后的标准品应丢弃,不可保存。实验中不用的板条应立即放回包装袋中,密封保存,以免变质。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保质前使用。使用一次性的吸头以免交叉污染,吸取终止液和底物A、B液时,避免使用带金属部分的加样器。使用干净的塑料容器配置洗涤液。使用前充分混匀检测试剂盒里的各种成份及样品。洗涤酶标板时应充分拍干,不要将吸水纸直接放入酶标反应孔中吸水。底物A应挥发,避免长时间打开盖子。总抗氧化能力(T-AOC)检测试剂盒(FRAP微板法)固体试剂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时药匙必须是干净的。
稳定转染细胞的筛选:1、转染48 h后,用含适当浓度的潮霉素B筛选培养基来传代细胞(直接传代或者稀释后传代)。注意:细胞处于活跃分裂状态时的杀伤效果较好。但细胞过于稠密,其效率会降低,较好将细胞稀释至丰度低于25%。2、每隔3-4天更换含有药物的筛选培养液。3、筛选7天后观察并评估细胞克隆(集落)的形成情况。集落的形成可能还需要一周或者更多的时间(取决于宿主细胞类型,转染,以及筛选效果)。4、挑取并转移5-10个抗性克隆于35mm细胞培养板,继续用含药物的筛选培养液维持培养7天。5、后续更换正常培养基培养即可。
严控反应时间。反应时间过长,酶失活;反应时间过短,酶结合物不能与血清中的微生物抗原抗体充分结合,生成物结构松散不牢固,容易洗掉,都可能造成假阴性。注意检测试剂盒保存期,过保存期的试剂不能使用。评估试剂的实用性。试剂的稳定与否,对准确率的高低到头重要。在试剂启用前,应进行阴、阳对照及样品反复比照试验,判定试剂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严格掌握显色时间。显色时间过短,加入终止液反应终止后,底物结合物的量过少,易出现假阴性。超过显色要求时间后显色,应判为假阳性,这可能与试剂本身有关。加显色剂后立即显色,不可报阳性,这可能是本底显色的结果。BMC原代分离步骤:较上面是血浆,血浆层和淋巴细胞分离液之间是淋巴细胞层呈白膜状。
检测试剂盒实验经验分析:吸取液体时,要用量程和需要量接近的去吸,减少误差。将液体加到酶标孔中时,避免头和孔内液体接触,可使头上的液滴和孔壁接触,液滴会自然流下去(应该是加样的时候,板上稀释不算的吧)。液体全部加完后,可将酶标板在桌子上平行轻轻晃动30秒,混匀液体。也可以用酶标仪的晃动功能(注意是平行晃动,即上下or左右)。温浴时,要用不干胶或胶带纸封好酶标板,防止水分的蒸发(老办法是放入湿盒内,纱布加点无菌水即可)。常用荧光显微镜观测,可以透过完整的细胞膜。阿拉伯胶水溶液(25%)
检测试剂盒以免疫学反应为根底。核酸沉淀溶液(焦磷酸钠法)
非极性溶剂。脂肪油:脂肪油系指麻油、豆油、棉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能溶解油溶性的药物,本品多用于外用液体试剂,如洗剂、搽剂等。脂肪油易氧化、酸败。液体石蜡:本品为饱和烷烃化合物,化学性质稳定。可分为轻质与重质两种,能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能溶剂生物碱、挥发油及一些非极性的药物等,在胃肠代中不分解不吸收,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做口服制剂与搽剂的溶剂。油酸乙酯:本品是油溶性的药物的常用溶剂。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色,故使用时常加入抗氧剂。乙酸乙酯:无色油状液体,微臭。具有挥发性、可燃性。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变色,需要加入抗氧剂。核酸沉淀溶液(焦磷酸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