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灭曲线的建立:通过建立杀灭曲线(剂量反应曲线),确定能够杀死未转染宿主细胞的较低浓度,从而筛选得到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的细胞株。建立杀灭曲线至少选择5个浓度。1、按照20-25%的细胞密度将未转化的细胞铺在合适的培养板上,37℃,CO2过夜培养(需要更高密度,可增加接种量)。2、根据细胞类型,设定合适的浓度梯度。以哺乳动物细胞为例,可设定50,100,250,500,750,1000μg/mL。3、第2天换用新鲜配制的含有相应浓度药物的培养基,每个浓度做三个平行孔。4、接下来每3-4天更换新的含药物培养基。5、按照每2天进行活细胞计数,来确定杀灭未转染细胞的恰当浓度。通常7-10天内能够杀死绝大多数细胞的较低浓度为筛选用的工作浓度。普遍使用液体试剂的基本原理,因此液体试剂在药剂学上的应用具有普遍意义。氯化钾饱和溶液
pH缓冲溶液的效能指标:pH缓冲溶液抵抗外加强酸、强碱的能力可以用缓冲容量β来表示,缓冲容量的意义是,使1L缓冲溶液的pH增大1个单位时需加入的强碱(NaOH)的物质的量(mol),或减小1个pH单位时时需加入的强酸(HCl)的物质的量,显然β越大,缓冲外加强酸强碱的能力就越大。β与pH、总浓度C及共轭弱酸碱的浓度比有关。式中的C为弱酸+弱酸盐(或弱碱+弱碱盐)的总浓度,显然,总浓度越大,缓冲能力就越大。式中的两个δ分别为弱酸HA、弱酸根A-(又称共轭碱)的分布分数值,δ定义为其平衡浓度与总浓度之比(我以前在论坛中曾作过介绍),它们也是pH值的函数。数据学上可以证明:恒定C时,当两个分布分数值均等于0.5时,缓冲容量较大,其实用意义是:选择缓冲溶液体系时,应该选弱酸与弱酸盐的浓度比接近1,而pH值仍能满足配制要求的体系,对于弱碱及弱碱盐溶液,也有同样的要求。乙酸铵溶液(10mol/L,无菌)PH电极的保护液为了测量时会更加精确。
酶的校正:要满足在同一方法学、同一测定条件、与理论计算的FACTOR值差异不大,没有发现有明显影响因素,方可 进行校正。检验结果溯源性,得建立一个可靠的参考系统作为准确性基础,然后将准确性转移到常规方法测定中去,使常规方法测定结果可溯源到参考系统所提供的准确性基础上来。在实现溯源性目标过程中,永远以患者新鲜标本为实验对象,以方法学对比试验方法为验证手段。方法学对比试验常采用回归方程进行统计分析,假如斜率接近1,截距较小,这意味着实验室常规方法对标本测定结果和溯源目标参考系统对标本检测结果非常接近。
检测试剂盒实验注意事项:封板膜只限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交叉污染。底物请避光保存。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所有样品,洗涤液和各种废弃物都应按传染物处理。本试剂不同批号组分不得混用。检测试剂盒实验为什么要设置复孔?计算平均值,确保实验结果更准确;解决实验中误操作造成的跳孔现象;计算CV值,对实验的操作和检测试剂盒的精密度进行评估。加样要准确、快速。如果加样不准确,酶生成物的量不能确定,检测试剂盒直接影响显色结果。显色的深浅及A值的测定与加入显色剂和终止液的量有关,所以加样应慎重。稀释过的血液样本小心铺到Ficoll分离液上面。
淋巴细胞分离液:淋巴细胞分离液是一种根据细胞密度差异,借助离心产生的重力加速度,进行细胞的分离纯化的常用试剂。常用的淋巴细胞分离液有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与Percoll分离单个核细胞的方法均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原理: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其体积、形态和密度与其他细胞不同,淋巴细胞分离液是一种密度介于1.075~1.090之间而近似于等渗的溶液,用它做密度梯度离心,使一定密度的细胞按相应密度梯度分布,从而将各种血细胞加以分离。淋巴细胞分离液Lymphocyte Separation Medium(human, Ficoll-Paque )是世界范围内用于体外研究分离人淋巴细胞的实验室公认的标准。浸洗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对动物进行全身浸浴的液体试剂。乙酸铵溶液(10mol/L,无菌)
氨苄青霉素溶液配置:加入40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之后定容至50ml。氯化钾饱和溶液
稳定转染细胞的筛选:1、转染48 h后,用含适当浓度的潮霉素B筛选培养基来传代细胞(直接传代或者稀释后传代)。注意:细胞处于活跃分裂状态时的杀伤效果较好。但细胞过于稠密,其效率会降低,较好将细胞稀释至丰度低于25%。2、每隔3-4天更换含有药物的筛选培养液。3、筛选7天后观察并评估细胞克隆(集落)的形成情况。集落的形成可能还需要一周或者更多的时间(取决于宿主细胞类型,转染,以及筛选效果)。4、挑取并转移5-10个抗性克隆于35mm细胞培养板,继续用含药物的筛选培养液维持培养7天。5、后续更换正常培养基培养即可。氯化钾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