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电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它的原理是向快速冷冻的样品发射电子并记录生成的图像从而确定其形状。探测回弹电子的技术以及图像分析软件的进步触发了一场始于2013年的“分辨率改变”,并让研究人员得到了比较清晰的蛋白质结构——几乎与利用X射线晶体技术得到的结果一样好。X射线晶体技术的出现时间更早,主要根据蛋白质晶体被X射线轰击时形成的衍射图案推断蛋白质的结构。后续的软硬件更新使得冷冻电镜的结构分辨率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但是科学家还是要依赖X射线晶体学才能获得原子分辨率的结构。问题是,研究人员可能要花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才能使蛋白质结晶,而且许多医学上重要的蛋白质不会形成可用的晶体;相比之下,冷冻电镜只需要把蛋白质置于纯化溶液中即可。对于金相显微镜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显示屏来观察显微组织的实时动态图像。尼康显微镜数码相机DS-Ri2哪家好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也包括盖玻片在内。由于盖玻片的厚度不标准,光线从盖玻片进入空气产生折射后的光路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了像差,这就是覆盖差。覆盖差的产生影响了显微镜的成像质量。国际上规定,盖玻片的标准厚度为0.17mm, 许可范围在0.16—0.18mm.,在物镜的制造上已将此厚度范围的像差计算在内。物镜外壳上标记0.17,即表明该物镜要求盖玻片的厚度。工作距离也叫物距,即指物镜前透镜的表面到被检物体之间的距离。镜检时,被检物体应处在物镜的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间。因此,它与焦距是两个概念,平时习惯所说的调焦,实际上是调节工作距离。在物镜数值孔径一定的情况下,工作距离短孔径角则大。数值孔径大的高倍物镜,其工作距离小。徕卡显微镜能看什么放大率也是显微镜的重要参数,但也不能盲目相信放大率越高越好。
显微镜简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观察微观世界,显微镜正是这样的设备,它突破了人类的视觉极限,使之延伸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结构。显微镜是从十五世纪开始发展起来。从简单的放大镜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单透镜显微镜,到1847年德国研制的结构复杂的复式显微镜,以及相差,荧光,偏光,显微观察方式的出现,使之更广范地应用于金属材料,生物学,化工等领域。第二章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原理一.折射和折射率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束透过样品然后成像。与普通的生物透射显微镜较基本工作机制相同,只是利用电子作为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更短的特点,达到更精细的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照到样本表面,反射成像,这种显微镜只能观察样本表面。扫描隧道显微镜:通过一个极细的探针去靠近被测样品表面,当距离足够近时,电子可以通过量子隧穿而穿过探针与样品之间的空隙形成电流,距离越近电流越大。在扫描过程中上下移动探针使电流恒定,记录探针上下移动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样品表面的情况。因为工作原理的限制,该显微镜只可以测量导电的样品的表面。观察显微镜时,所看到的明亮的原形范围叫视场。
显微镜使用的注意点:禁止单手提拿显微镜和随意拆卸零部件,需按使用说明书或SOP规范操作;低倍下调焦时先上升载物台(或下降镜筒),再缓慢下降载物台或上升镜筒,使物镜镜头与玻片距离由小到大调焦。一般直接转换成高倍镜后细调焦距;观察标本时两眼应同时睁开,避免使用单只眼观察;调节合适的光圈和电流强度可使成像更清晰;如果使用100×油镜,应在标本上滴一滴香柏油,使镜头底端与该介质接触。观察完后及时用二甲苯擦拭油镜头。注意其它镜头不得接触香柏油。物镜、聚光镜和光源的位置都颠倒过来,故称为"倒置显微镜"。徕卡显微镜能看什么
视场直径也称视场宽度,是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圆形视场内所能容纳被检物体的实际范围。尼康显微镜数码相机DS-Ri2哪家好
生物显微镜的镜片都是用精密加工过的光学玻璃片制成的,为了增加透光率,都需在光学玻璃片的两面涂上一层很薄的透光膜。这样透光率就可以达到97%—98%。这一层透光膜表面很平整光滑,且很薄,一旦透光膜表面被擦伤留有痕迹,它的透光率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观察时会变得模糊不清。所以在擦拭镜片时,一定要用干净柔软的绸布或干净毛笔轻轻擦拭,若用擦镜纸擦拭则更要轻轻擦拭,以免损伤透光膜。若是目镜、物镜镜头内部的镜片被污染或霉变,就必须拆开清洗。目镜可直接拧开拆下后进行清洗。但物镜的结构较复杂,镜片的叠放,各镜片间的距离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精度也很高。生产厂家在装配时是经过精确校正而定位的。所以拆开清洗干净后,必须严格按原样装配好。尼康显微镜数码相机DS-Ri2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