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钳的应用范围:1.单离子通道(如钠、钾)的功能研究;2.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研究(尤其与药物作用相关的);3.常规与病理的离子通道作用机制研究;4.单细胞的形态与功能关系的研究;5.心血管药理学的研究;6.脑片膜片钳(证实了脑组织在体外也能存活并保持很好的活性状态,能使对脑细胞的研究更接近生理状态下的情况,可检验不同脑区间的神经通路与功能链接);7.神经环路的研究(光遗传或化学遗传病毒载体表达的验证);8.神经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膜片钳|膜片钳实验外包价格选滔博生物!德国高通量全自动膜片钳电生理技术
膜片钳技术的建立。抛光并填充玻璃管微电极,并将其固定在电极支架中。2.通过与电极支架连接的导管向微电极施加压力,直到电极浸入记录槽溶液中。3.当电极浸入溶液中时,给电极一个测量脉冲(命令电压,如5-10ms,10mV)读取电流,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4.通过膜片钳放大器的控制键将微电极前端的连接电位调至零。这种电势差是由电极中的填充溶液和浸浴之间的不同离子成分的迁移引起的。5.用显微操作器将微电极前缘靠近直视下待记录的细胞表面,观察电流的变化,直至阻抗达到1gω以上,形成“干封”6。将静息膜电位调整到预期的钳制电压水平,这样当细胞没有钳制到零时,放大器可以从“搜索”变为“电压钳制”。芬兰高通量全自动膜片钳哪家好小片膜的孤立使对单个离子通道进行研究成为可能。
1976年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Neher和Sakmann在青蛙肌细胞上用双电极钳制膜电位的同时,记录到ACh的单通道离子电流,从而产生了膜片钳技术。1980年Sigworth等在记录电极内施加5-50cmH2O的负压吸引,得到10-100GΩ的高阻封接(Giga-seal),明显降低了记录时的噪声实现了单根电极既钳制膜片电位又记录单通道电流的突破。1981年Hamill和Neher等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进,引进了膜片游离技术和全细胞记录技术,从而使该技术更趋完善,具有1pA的电流灵敏度、1μm的空间分辨率和10μs的时间分辨率。1983年10月,《Single-ChannelRecording》一书问世,奠定了膜片钳技术的里程碑。Sakmann和Neher也因其杰出的工作和突出贡献,荣获199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膜片钳在通道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用膜片钳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和分辨单离子通道电流及其开闭时程、区分离子通道的离子选择性、同时可发现新的离子通道及亚型,并能在记录单细胞电流和全细胞电流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细胞膜上的通道数和开放概率,还可以用以研究某些胞内或胞外物质对离子通道开闭及通道电流的影响等。同时用于研究细胞信号的跨膜转导和细胞分泌机制。结合分子克隆和定点突变技术,膜片钳技术可用于离子通道分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关系的研究。利用膜片钳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在其靶受体上作用位点的分析。如神经元烟碱受体为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通过记录烟碱诱发电流,可直观地反映出神经元烟碱受体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受体与其激动剂和拮抗剂的亲和力,离子通道开放、关闭的动力学特征及受体的失敏等活动。使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拮抗剂对烟碱受体激动剂量效曲线的影响,来确定其作用的动力学特征。然后根据分析拮抗剂对受体失敏的影响,拮抗剂的作用是否有电压依赖性、使用依赖性等特点,可从功能上区分拮抗剂在烟碱受体上的不同作用位点,即判断拮抗剂是作用在受体的激动剂识别位点,离子通道抑或是其它的变构位点上。膜片钳技术,为您揭示细胞生命活动的细微变化!
实验溶液浸溶细胞溶液和微电极玻璃管内的填充液成分对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也是很重要的内容,这关系到封接的容易程度、细胞存活状态及膜电位的状态等。在实验记录过程中,尤其是神经生物学实验,需要迅速更换细胞浸溶液浓度以免受体敏感性降低(desensitization)或需要模拟快速突触反应的寿命。原则上细胞的浸溶液成分或玻璃管内填充液成分应该与细胞外或细胞内间质的成分相似,实际研究中,为了探讨某些通道或电位特性,对这些实验溶液的成分或浓度会作必要调整,没有哪种溶液是理想的。滔博生物TOP-Bright专注基于多种离子通道靶点的化合物体外筛选,服务于全球药企的膜片钳公司,快速获得实验结果,专业团队,7*46小时随时人工在线咨询.浸溶细胞溶液和微电极玻璃管内的填充液成分对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也是很重要的内容。膜片钳实验操作
脂质层电导很低,由于双分子层的结构特点,形成了细胞的膜电容,通道蛋白开闭状况主要决定了膜电导的数值。德国高通量全自动膜片钳电生理技术
高阻密封技术还***降低了电流记录的背景噪声,从而大幅提高了时间、空间和电流分辨率,如10μs的时间分辨率、1平方微米的空间分辨率和10-12年的电流分辨率。影响电流记录分辨率的背景噪声不仅来自膜片钳放大器本身,还来自信号源的热噪声。信号源就像一个简单的电阻,其热噪声为σn=4Kt△f/R其中σn为电流均方差的平方根,k为玻尔兹曼常数,t为温度,△f为测量带宽,R为电阻值。可以看出,为了获得低噪声电流记录,信号源的内阻必须非常高。如果在1kHz带宽、10%精度的条件下记录1pA的电流,信号源的内阻应该大于2gω。电压钳技术只能测量内阻为100kω~50mω的大电池的电流,常规技术和制备无法达到所需的分辨率。德国高通量全自动膜片钳电生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