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仪器仪表 >  绿色建筑隔声检测仪器「广州市翁迪仪器供应」

隔声检测基本参数
  • 品牌
  • 1
  • 型号
  • 1
  • 类型
  • 面议
  • 安装方式
  • 面议
  • 显示方式
  • 面议
隔声检测企业商机

   乡村声环境功能的确定

   乡村区域一般不划分声环境功能区,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按以下要求确定乡村区域适用的声环境质量要求:

   a)位于乡村的康复疗养区执行0类声环境功能区规定;

   b)村庄原则上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工业活动较多的村庄以及有交通干线通过的村庄(指执行4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以外的地区)可局部或全部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c)集镇执行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d)**于村庄、集镇之外的工业、仓储集中区执行3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e)位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参考GB/T15190第8.3条规定)内噪声敏感建筑物执行4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隔声检测可以帮助确定建筑物或设备的隔音性能是否符合能源标准。绿色建筑隔声检测仪器

第三节隔声减噪设计

第3.3.1条 住宅楼群中的儿童游戏场的位置选择,应避免对住宅产生噪声干扰。 湛江隔声检测系统隔声检测可以帮助确定建筑物或设备的隔音性能是否符合可用性标准。

第3.3.2条 当住宅沿城市干道布置时,卧室或起居室不应设在临街的一侧。如设计确有困难时,每户至少应有一主要卧室背向吵闹的干道。当上述条件也难以满足时,可利用临街的公共走廊或阳台,采取隔声减噪处理措施。为了减少由门窗传入的噪声,外墙的门窗缝必须严密,必要时应采用密封条。
第3.3.3条 在住宅平面设计时,应使毗连分户墙的房间和分户楼板上下的房间属于同一类型。
第3.3.4条 厨房、厕所、电梯机房不得设在卧室与起居室的上层,亦不得将电梯与卧室、起居室相邻布置。当厨房或厕所与卧室、起居室、书房相邻时,其管道或设备等有可能传声的物件,不得设于卧室、书房与起居室一侧的墙上,且对于管道等固定于墙上可能引起传声的物件,应采取隔振措施。
第3.3.5条 垃圾管道不应与卧室、起居室相邻。如因条件限制而相邻布置时,必须对垃圾倒入口采取防止结构声传播的处理措施。

      声品质属于心理声学的范畴,主要研究声音和人的听觉感受之间的关系。评价声品质的比较好方法,是组织**和一般听众直接听并发表感受。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人的主观评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并受情绪影响严重;为此,使用客观的指标评价声品质成为必然。

       声品质评价指标是多种声品质客观的度量办法;对声压信号做分析计算,得到与感觉相关的定量度量.主要的声品质指标有响度、尖锐度、粗糙度、波动度、调制度、音噪比及***率等。

       响度表示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响度和声波的幅度及频率有关。

目前有关环境振动限值及测量标准主要有:

• GB 10070-19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1-19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T 50355-2018 住宅建筑室内振动限值及测量方法,TB/T 3152-2007铁路环境振动测量,JGJ/T 170-2009 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HJ918-2017 环境振动监测技术规范。

 

 GB 10070-1988与GB 10071-1988 由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使用年限长,应用面广,影响力也比较大。它们适用于控制城市环境振动污染、城市区域环境振动的测量。

 

 GB/T 50355-2018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为规范住宅建筑室内振动及其结构噪声限值与测量方法,并为住宅建筑室内振动与结构噪声控制提供依据。

 

• JGJ/T 170-2009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引起沿线建筑物振动与室内二次辐射噪声的控制和测量,规定了限值和测量方法。

 

• HJ918-2017 由环境保护部发布,规定了环境振动监测仪器性能、测量条件、测点布设、拾振器安装、采样及数据分析、测量时段及测量量、测量记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隔声检测系统以及仪器欢迎咨询广州翁迪仪器!

第三节 隔声减噪设计
第4.3.1条 位于交通干道旁的学校建筑,宜将运动场沿干道布置,作为噪声隔离带。
产生噪声的校办工厂与教学楼间,应设足够距离的噪声隔离带。如教室有门窗面对运动场时,教室外墙至运动场距离不应小于25m。
第4.3.2条 教学楼内如无足够保证的减噪措施,不得设置发出强烈噪声和振动的机械设备。
第4.3.3条 教学楼内的封闭走廊、门厅及楼梯间的顶棚,条件许可时宜设置吸声系数不小于0.50(中频200~800Hz)的吸声材料或在走廊的顶棚和墙裙以上墙面设置吸声系数不小于0.30的吸声材料。吸声材料的选用,应符合防火的要求。
第4.3.4条 各类教室的混响时间,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各类教室混响时间 表 4.3.4
房间名称
房间体积(m³)
500HZ混响时间(使用状况)(s)
普通教室
200
0.9
合班教室
500~1000
1.0
琴房
<90
0.5~0.7
健身房
2000/4000/8000
1.2/1.5/1.8
舞蹈教室
1000
1.2
音乐教室
200
0.9
注:表中混响时间值,可允许有0.1s的变动幅度;房间体积可允许有10%的变动幅度。
第4.3.5条 产生噪声的房间(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琴房、健身房)如与其它教学用房同设于一教学楼内,应分区布置,并应采取隔声措施。
隔声检测可以帮助确定建筑物或设备的隔音性能是否符合健康和安全要求。东莞建筑工程隔声检测现场仪器

隔声检测可以帮助确定建筑物或设备的隔音性能是否符合可扩展性标准。绿色建筑隔声检测仪器

   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建筑技术指南规定

    2.1.1建筑隔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块建筑应根据功能部位、使用要求等进行隔声设计,模块建筑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与《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的有关规定;

     2水、暖、电、燃气、通风和空调等管线安装及孔洞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线穿过楼板或墙体时,孔洞周边应采取密封隔声措施;

     2)墙中所有电器插座、配电箱或嵌入墙内对墙体构造造成损伤的配套构件,在背对背设置时应相互错开位置,并应对所开的洞(槽)有相应的隔声封堵措施;

     3)分户墙上所开洞口的封堵,应采用满足分户墙隔声设计要求的材料和构造;

     4)上下层相邻两户间的排烟、排气通道,宜采取防止相互串声的措施。

    2.1.2建筑热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块建筑热工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等的有关规定;

    2模块建筑**护系统拼接缝隙处保温构造应连续可靠,防止出现冷热桥。 绿色建筑隔声检测仪器

与隔声检测相关的文章
与隔声检测相关的问题
与隔声检测相关的搜索
与隔声检测相关的标签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