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安装移通物联智能定位终端之前,由于在海上的监察力量弱,管理人员很难及时定位追踪到越界捕捞、涉外渔船的历史行踪,导致休渔期违规禁捕事件屡禁不止,期间更是难以及时斩断海上的境外传播链。移通物联智能终端支持180天轨迹回放功能,可以查询每一艘船在某个时间段的移动轨迹,为渔政人员管理工作提供清晰完整的数据支撑,用于核实取证,一改过去无证可查、无证可依的局面,从而真正实现了对全区域渔船的高效化、智能化安全管理。渔船定位终端可以与船舶保险公司的系统对接,实现保险管理。渔船定位终端渔船监控案例 服务
接入局限:借助运营商手机通信平台传输数据,受基站建设限制,一些野外、乡村偏远通信质量和可靠性无法保证,而某些区域可能正是船舶管理信息化为关注的区域。
带宽局限:河道要通过实时大容量的IP高清图像来监控,在一个区域内同时并发大量视频流,电信运营商的4G\5G无论带宽还是可靠性都无法满足此种需求。
费用高企:视频监控的流量是很大的,特别是高清视频,一路1080P高清视频监控一个月流量达2000GB以上(2000G流量包,即使按照目前比较好惠的流量包3元/G标准算,也要6000元/月),视频路数多,那费用更是不可承受的。
GPS 渔船定位终端可靠性渔船定位终端具有防火防爆功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凭借高精度、高稳定度以及高可靠性的定位、授时以及相较其他导航系统特有的短报交通信服务等特点,在我国海洋渔业应用中起到不可替代的特有作用。渔船安装一体式船舶终端,建立渔船监控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养殖远传监管的“数字化”,极大提高了渔民的工作效率和安全。北斗卫星海洋渔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极大地保障了出海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了海洋争端,促进海洋经济和谐发展;促进了渔业现代化信息管理水平,推动海洋经济再上新台阶。
海事管理的船舶类型众多,无论大小都可以安装iMAX无线城域网系统。船到船之间,船到岸上基站,基站到基站全都可以采用iMAX无线专网通信来解决联网问题。船只到基站的通信距离可达几公里、十几公里甚至更远,基站单元BS设备虽然名称叫“基站”,并非铁塔等基础设施,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所以架设成本很低。另注:如果船到基站的通信距离非常远,达到几十海里级别,且船只数量不多,可以考虑采用新竹科技MobileBridge无线MESH动中通系统,该系统典型工作频率1.4GHz,可以满足更远的通信距离。它可以提供渔船的温度、湿度等环境信息,帮助渔民做出决策。
如果船到基站的通信距离非常远,达到几十海里级别,且船只数量不多,可以考虑采用新竹科技MobileBridge无线MESH动中通系统,该系统典型工作频率1.4GHz,可以满足更远的通信距离。iMAX无线通信系统是“专网”通信系统,无需借助典型运营商设施即可组网。其设计的目标就是构建无线城市,或者解决室外环境超远距离网络互联,并且各系列通信距离都非常远。iMAX无线通信系统支持VLAN、桥接、路由、防火墙等城域网组网的技术,并且可以与光纤网络完美融合。其中,作为组网骨干网的有iMAX-6000、iMAX-9000系列,作为边缘接入网的有iMAX-8000S、iMAX-8000H等系列。 渔船定位终端可以与海事部门的系统对接,实现海上交通管理。GPS 渔船定位终端渔船航行记录指南
渔船定位终端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渔船定位终端渔船监控案例 服务
渔业是北斗特色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北斗早应用领域之一。北斗系统满足了渔业生产与管理的需求,在中国渔船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东南沿海50海里以外的中远海船舶安装了基于北斗的海上通信设备,为渔业管理部门建立超过1300个船位监控系统,建成海、天、地一体化的船舶集中监控管理体系。截至2018年底,已发展入网用户近7万个,日均位置数据800万条,融合了北斗短报文、互联网等多种通信技术手段,近3年累计救助渔船210余艘,挽回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监管渔船作业、防止非法捕捞、灾害预警通知……北斗成为渔业管理部门开展渔船监管的科技利器。渔船定位终端渔船监控案例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