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ameshwar等的研究中,采用转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使外泌体载有anti-miR-9。在进行间充质细胞和多形性成角质细胞瘤(GBM)细胞间anti-miR-9传递的实验时,发现两种细胞不仅可以通过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GJIC)也可以通过外泌体传递anti-miR-9。且anti-miR-9降低两种GBM细胞(U87和T98G)对中流药物替莫唑胺(TMZ)的抵抗能力的功能主要由外泌体传递的anti-miR-9实现,而非经GJIC传递的anti-miR-9,显示出外泌体在运载miRNA进行基因zhiliao时的潜力。利用外泌体进行GBM的zhiliao不只停留在体外细胞实验上,也已经有相关的体内zhiliao报道。几乎没有混入外泌体以外的蛋白,回收量高,操作重复性好。外泌体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外泌体作为疾病诊断的标志物具有其独特优势:(1)与正常细胞相比,病变细胞产生的外泌体在分泌量和内容物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病变的细胞和组织能够产生更多外泌体。(2)由于特殊的生成方式,外泌体的组成不同于来源细胞。其内包含的一些特异性蛋白质能够揭示外泌体的起源、结构和运输方式,有利于深入了解外泌体的产生机制。(3)病变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胞吐的过程进入血液、尿液等体液,囊泡状结构能够保护外泌体内部生物分子不受体液中蛋白酶、磷酸酶、核酸酶等干扰,有利于保持其结构完整和生物活性,通过对此类体液进行分析可以实现疾病的无创或微创检测。外泌体提取试剂盒应用有报导指出,外泌体内miRNA参与促进血管新生、抗症性和促进胶原蛋白沉淀等一系列过程。
外泌体的miRNA或蛋白质等遗传分子与肝脏病理息息相关,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可作为潜在的治理靶点或分子标志物。对外泌体的研究,将有利于阐述肝脏及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寻求临床可用的biomarkers和开发新的治理方法提供支持。外泌体可以通过转运蛋白和miRNAs进行细胞间交流,从而作用于周围的细胞并改变肝脏的微环境。细胞内多泡体(MVBs)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内部的外泌体到细胞外,被其他细胞摄取,通过细胞膜融合或内吞作用释放携带的内含物,在受体细胞中调控生理活动。外泌体介导的细胞间交流可以改变瘤的生长、细胞迁移、抗病毒等生理过程。
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可以对外泌体标志性蛋白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中蛋白免疫印迹是外泌体的经典表征手段之一,操作时往往需要细胞裂解液作为阴性对照。常用的外泌体标志性蛋白质包括四跨膜蛋白质CD63、CD81、CD9、中流易感基因101蛋白(TSG101)、水通道蛋白2(AQP2,尿液中)和凋亡诱导因子6相互作用蛋白(Alix)等,内参蛋白质可以是肌动蛋白(βActin)或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阴性对照蛋白可以是阻抑素(PHB,线粒体标志蛋白)或钙联结蛋白Calnexin。在酶联免疫吸附析法中,外泌体裂解液通过固载有抗体的固相基质,随后与检测抗体共孵育。两种方法均存在操作繁琐、耗时长的问题,相比较而言,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比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更加快速,适用于高通量分析。外泌体作为细胞间信号传导的通讯工具和作为病等各种疾病的生物标记话题比较热门。
外泌体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分泌的小囊泡,是细胞间传递信号,相互沟通和影响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直接进入受体细胞影响细胞功能。外泌体PK细胞因子:磷脂双层膜结构,可保护内容物,包含多种细胞因子可直接进入受体细胞。外泌体PK干细胞:无免疫排斥,体积小穿透力强,可避免伦理道德争议。年轻的脂肪组织中提取外泌体,在特定条件下扩大培养出具有调控毛发根部的囊干细胞功能的外泌体,包含多种细胞因子的外泌体直接进入毛发根部的囊细胞,恢复毛发根部的囊干细胞的正常功能。外泌体由于包含的内容物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为其能成为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重要保障。细胞外囊泡和外泌体的区别
利用外泌体将siRNA和抗药剂等运输到目标细胞中。外泌体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一类外泌体中常见的细胞质蛋白是Rabs蛋白,是鸟苷酸三磷酸酶(GTPases,)家族的一种。它可以调节外泌体膜与受体细胞的融合,有文献报道称RAB4,RAB5和RAB11主要出现于早期以及回收的核内体中,RAB7和RAB9主要出现于晚期的核内体。现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外泌体中含有40种RAB蛋白。除了RAB蛋白,外泌体中富含具有外泌体膜交换以及融合作用的膜联蛋白(包括膜联蛋白1、2、4、5、6、7、11等)。外泌体膜上富含参与外泌体运输的四跨膜蛋白家族、热休克蛋白家族。其它一些外泌体中的蛋白包括多种的代谢类的酶、核糖体蛋白(RPS3)、信号转导因子(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因子,ARF1,CDC42,人类红细胞膜整合蛋白,SLC9A3R1)、粘附因子、细胞骨架蛋白以及泛素等。外泌体的禁忌人群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