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气末二氧化碳鼻氧管应用于整形外科术后患者筛查肺栓塞的研究提示当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数值>43mmHg,可不必进行CTA检查。代谢性酸中毒建议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监测ETCO2部分代替血气分析。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代偿性呼吸深大,导致ETCO2下降。临床通过监测ETCO2数值可间接判断酸中毒程度,减少了动脉血气检查的频率。目前报道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ETCO2监测可以减少动脉血气的监测。5病情评估建议尝试监测ETCO2协助评估病情。异常ETCO2数值预示病情危重。ETCO2检测仪操作简便,可作为于急诊分诊参考依据,提升急诊分诊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注意事项1吸入气体对数值的影响(1)对于常用的吸光光度法ETCO2监测仪,由于二氧化碳与氧气和一氧化氮的吸光谱相近,对于吸入高浓度该类气体的患者,会影响其监测结果,需要对结果进行校正。(2)对于显示浓度百分比的仪器,当监测管路中存在不能监测的气体,比如氦气,监测装置不能识别这部分气体,将导致气体总体积下降,ETCO2浓度结果假阳性升高。2呼吸因素对数值的影响使用旁流型ETCO2监测时,若患者呼吸频率过快,则使得气体成分变化超过了监测仪的反应速度,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高气道阻力和吸呼比极度异常。呼气末二氧化碳鼻氧管的应用可及时发现呼吸机的机械故障,调节呼吸机参数和指导呼吸机的撤除。江苏麻醉机鼻氧管分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鼻氧管可以监测上呼吸道梗阻诊疗过程中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处理措施如下:舌后坠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应行托下颌手法;放置口咽通气道或鼻咽通气道;麻醉较浅加之胃镜或分泌物刺激喉部导致的喉痉挛,应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SpO2<90%如果患者SpO2<90%,应给予辅助通气或控制呼吸;采用胃镜**面罩或鼻罩进行正压通气;必要时嘱内镜医师退出内镜,***管内插管或放置喉罩。呼吸抑制对于心肺功能较差者,**应稀释后缓慢推注,减少呼吸抑制风险;加强呼吸监测,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气道内压力、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PETCO2和SpO2,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辅助或控制呼吸。Summary小结图片手术室外麻醉存在一定的风险,手术室外麻醉风险增加的原因在于麻醉科医师警惕性不足、采用了不恰当的麻醉方式、麻醉监测不足,因此建立和规范手术室外的麻醉实践指南和监测标准非常重要。PETCO2监测反映患者的通气情况,可协助麻醉科医师立即发现通气不足和窒息等情况,应当成为手术室外麻醉常规的监测项目。陕西麻醉复苏鼻氧管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成为麻醉手术病人和重症病人重要监测指标之一。
呼气末二氧化碳鼻氧管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美国麻醉学会、欧洲麻醉协会互相继在2018年将呼末CO2监测确定为中度以上麻醉术中必须监测项目,国际上有美敦力,SALT+S企业提供CO2监测采样管等耗材。但这类产品未引进中国,使得国内呼末CO2监测无法开展。我公司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进行产学研合作,历经三年成功研发了CO2监测采样管,2020年上市销售,产品一经面市,得到了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麻醉学界**认可,并已成功在北京、西安、江西等多家三甲医院临床使用,临床反馈产品性能与美敦力的CO2监测采样管相当。但由于该产品是国内**,在产品注册和销售时均遇到无参考对象比较的问题,因此,本公司特作出以下产品定价说明:
呼末二氧化碳监测为什么必将成为第六大生命体征,被临床普遍接纳。呼气末CO2监测,可及时发现患者通气不足,确保患者,医生,医院安全。埃立孚二氧化碳采集管可与吸氧管,多种监测设备连接,具有多项国家专利。旁流、微旁流二氧化碳监测设备通用。一管两用,既可吸氧也可采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采集管可分离,插管和非插管病人都可监测。鼻腔与口腔同时采集CO2,准确性更高。一次性消毒产品,安全性更高。采用硅胶一体化材质,舒适性更高。呼气末二氧化碳鼻氧管标准管路长度2米,另有需要可单独定制。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对呼吸抑制监护和干预心电监护,可以减少通气不足发生率31%。
2010年版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在所有环境(例如,入院前、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病房、手术室)中以及在院内或医院之间转移时,用呼气末二氧化碳鼻氧管检测呼气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图或比色法)以确认气管插管位置。PETCO2持续监测,既可以确认和检查气管导管的插管位置是否正确,又可以定量评估CPR质量如何,并有助判断自主循环是否恢复(Ⅰ级证据)。将连续测定的PETCO2自动描绘成一条动态变化曲线,称之为“量化二氧化碳波形图”。量化二氧化碳波形图拥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以证明气管导管放置的正确性,是目前**可靠的插管确认和检查方法呼气末二氧化碳鼻氧管由呼末二氧化碳采样管、内窥镜面罩、口鼻咽通气道、呼吸机麻醉机用管路组成。上海第二类医疗器械鼻氧管检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鼻氧管在ICU和呼吸科以及急诊可以后期扩大销量。江苏麻醉机鼻氧管分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鼻氧管应用有多篇文献证实,回顾性研究表明62%过度***可以通过更好的监护避免,呼吸损害是MAC病例**常见的损害机制,50%左右的损害可以通过加强监护避免,包括CO2监护,68%的过度***可以通过更好的监护避免,92%的过度***的投诉都是因为没有CO2监护,呼吸损害是**常见的不良反应,81%可以阻止的通气不足、监护失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警醒。Mete分析显示呼吸抑制如果与CO2相关,EtCO2检出率可以提高17.6倍。CO2监测与轻或重度缺氧相关0.77/0.59,在机械通气中也不例外(0.47)。CO2监测对呼吸抑制监护干预心电监护,可以减少通气不足发生率31%。明显减少低氧血症。江苏麻醉机鼻氧管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