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时效工艺的简单程序:振动处理技术又称做振动消除应力,在我国又称做振动时效。它是将一个具有偏心重块的电机系统(称做激振器)安放在构件上,并将构件用橡皮垫等弹性物体支承,如图2.1所示。通过控制器起动电机并调节其转速,使构件处于共振状态。约经20~30分钟的振动处理即可达到调整残余应力的目的。振动测试系统和应变(或应力)测试系统,是在做振动时效工艺时,用来测幅频特性曲线、监测动应力幅值及其变化的。振动时效之所以能够部分地取代热时效,是由于该项技术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经过振动处理的构件其残余应力可以被消除20%~80%左右,高拉应力区消除的比低应力区大。因此可以提高使用强度和疲劳寿命,降低应力腐蚀。可以防止或减少由于热处理、焊接等工艺过程造成的微观裂纹的发生。可以提高构件抗变形的能力,稳定构件的精度,提高机械质量。振动时效设备使用方便。无锡结构件震动时效效果怎么样
振动时效工艺,主要将其用于消除焊接构件的残余应力,增加焊接结构的尺寸稳定性。 由于振动时效具有设备简单、处理时间短、节省能源、对稳定工件尺寸和消除残余应力作用明显等特点 ,近年来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振动时效是“锤击松弛法”(敲击时效)的发展。振动时效过程中,采用激振装置对应力工件施以循环载荷,利用周期性的动应力(激振力)与构件残余应力叠加达到材料的屈服应力,使构件共振并产生局部塑性变形,这种塑性变形往 往首先发生在残余应力较大处,使残余应力松弛和释放、尺寸稳定,从而达到时 效目的 。振动时效是热处理的补充和发展,可在很大范围内代替热处理。 上海全自动震动时效设备价格振动时效设备能自动快速和科学地检测振动时效工艺效果。
振动时效技术(Vibratory Stress Relief)主要是利用共振原理消除和均化金属结构内部残余应力,增强构件抗变能力,稳定尺寸精度的一种先进的改性工艺,作为一种共性技术,振动时效与其他时效方法比,具有节能(其节能效果达 95%以上)、降低成本、缩短制造周期、提高工件尺寸精度和减低劳动强度等优点。因此,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国外研究单位和企业的高度重视,首先在发达国家得到普遍应用和发展,应用水平较高的主要有美、英、德等国。引入我国之后,振动时效技术逐渐得到普遍应用,应用领域已从机械制造业扩展到汽车、轨道交通、重型机械、兵器、航空、航天、风电等与铸造、锻造、模具、焊接等相关的专业领域。
振动时效工艺是通过锤击来消除金属工件中的残余应力的。工件在周期外力作用下产生共振,共振中交变动应力与工件内部残余应力叠加,经过一定时间,材料发生局部屈服,导致晶内和晶界错位产生滑移,原子从不稳定位能高的位置移向较稳定的位能低位置。经过此过程,工件宏观残余应力得到迁移、降低和均化,从而降低或消除工件的内部残余应力。机械振动时效装置主要包括激振器、控制主机、加速度传感器、支撑橡胶等部分。主要功能是控制激振器在某个激振力输出水平,在一定频率(转速)范围对任一频率以较高的稳频精度工作.尤其是共振峰前后负载特性变化较剧烈的情况下,并记录、识别和输出有关时效曲线及参数。振动时效设备可以帮助制造商改善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流程。
概括起来讲,振动时效的工艺过程分几步进行:一步:首先用弹性橡胶垫将要时效处理的工件在其节线附近支撑起来,并将激振器用弓形卡具卡紧在工件振动时的波峰处,将测试工件振动情况的传感器用磁坐吸紧在工件上,并用电缆线将激振器、传感器和控制器连接起来,这一步又称为准备过程。第二步:振动时效设备以扫描的方式自动检测出被时效处理工件的固有共振频率和应该给工件振动能量的大小,这一步又称为振前扫描。第三步:振动时效设备以第二步测得参数为依据,自动确定出对工件进行振动处理的振动频率,并对工件进行振动时效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随时检测振动参数和工件残余应力的变化,而残余应力不再消除时即适时停止处理过程,这一步又称为振动处理过程。振动时效设备在线打印,全中文显示各曲线标注,使打印曲线更易识别与判断。上海全自动震动时效设备价格
振动时效设备可以进行高频和低频振动测试,覆盖普遍的测试范围。无锡结构件震动时效效果怎么样
振动处理后,薄壁零件至少有一个残余应力检测区域的残余应力消除率大于20%、峰值下降率大于20%,或者均化率大于20%,则判定模态宽频振动消除残余应力处理工艺有效;模态宽频振动消除残余应力方法是对传统振动时效方法的创新,具有高频率、低动应力的特点,能够运用于薄壁零件半径加工之后。鉴于薄壁零件受残余应力的影响极其敏感,模态宽频振动消除残余应力的效果评定指标也更加严格。虽然针对残余应力检测的检测区域、测点数量、评估指标略有不同,但从可行性、操作性以及有效性的角度分析,残余应力检测法较其他两种方法,各项规定及指标更为清晰,能够为生产实际提供更多的工件信息,便于生产决策者快速判断工件的各项性能是否已满足实际需要,更适合普遍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无锡结构件震动时效效果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