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受到振动时,施加于零件上的交变应力与零件中的残余应力叠加。当应力叠加的结果达到一定的数值后,在应力集中较严重的部位就会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而发生塑性变形。这塑性变形降低了该处残余应力峰值,并强化了金属基体。而后,振动又在另一些应力集中较严重的部位上产生同样作用,直至振动附加应力与残余应力叠加的代数和不能引起任何部位的塑性变形为止,此时,振动便不再产生消除和均化残余应力及强化金属的作用。振动时效实质是以振动的形式给工件施加附加应力,当附加应力σ动与残余应力σ残叠加后,达到或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σs时,即σ动+ σ残≥ σs工件发生微观或宏观塑性变形,从而降低和均化工件内的残余应力,并使其尺寸精度达到稳定。振动时效设备能能够振动时效处理各种铸件和焊件。杭州震动时效去残余应力设备
动时效提高构件抗变形能力和尺寸稳定性。金属材料学表明:在退火状态下,位错密度较低,材料的强度也较低;位错密度的增加,材料的强度也增大,从而抗变形能力提高。振动时效技术虽然在高效、节能、环保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但传统的振动时效技术也就是亚共振技术也确实存在着几十年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无法纳入正式的工艺生产流程,也始终没有受到普遍企业的认可,得到大规模的应用。由低转速扫描到电机额定转速,寻找共振峰,在亚共振区确定主、附振频率及扫频范围。在亚共振频率进行几十分钟的振动处理。南京频谱震动时效有没有效果振动时效设备通常包括振动台和控制系统。
根据振动时效过程中绘出的加速度-时间时效曲线,评定振动时效获得实际效果。目前各大标准对参数曲线观测法的参数设置及评测指标基本一致,以GB/T 25712-2010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效果评定方法》为例,参数曲线观测法评价方法具体为:当与时效频率相关的曲线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判定该时效频率的振型有效区覆盖的工件区域已达到了时效效果;a) a—t 曲线上升后变平;b) a—t 曲线上升后下降然后变平;c)振后a—n曲线加速度峰值比振前升高;d)振后a—n曲线的共振频率比振前降低;e)振后a—n曲线的带宽比振前变窄;f)振后a—n曲线的共振峰有裂变现象发生;g)n—t 曲线下降后变平。
时效是消除机械加工零件残余应力的基础工艺。振动时效在70年代起源于美国,后来在德国、英国、法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引进使用振动时效工艺。由于振动时效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及低成本的时效方法,与传统的热时效和自然时效相比,振动时效具有生产周期短,场地简单灵活方便,生产费用低,无环境污染等优点。由于振动时效的无比的优越性,又适应现代工业对能源和环保的要求,应用振动时效是企业改进传统工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较佳选择,目前在某些方面已取代了传统的热时效和自然时效。振动时效设备可以对产品的振动性能进行定量评估,方便比较产品的性能差异。
振动消除应力简称VSR(Vibratory Stress Relief),它是利用一受控振动能量对金属工件进行处理,达到消除工件残余应力的目的。国内外大量的应用实例证明,振动时效对稳定零件的尺寸精度具有良好的作用。然而,对于振动时效稳定尺寸精度的机理,迄今为止尚无系统的、满意的解释。从宏观角度分析,振动时效使零件产生塑性变形,降低和均化残余应力并提高材料的抗变形能力,无疑是导致零件尺寸精度稳定的基本原因。从分析残余应力松弛和零件变形中可知,残余应力的存在及其不稳定性造成了应力松弛和再分布,使零件发生塑性变形。故通常采用热时效方法以消除和降低残余应力,特别是危险的峰值应力。振动时效同样可以降低残余应力。零件在振动处理后残余应力通常可降低20-30%,有时可达50-60%,同时也可使峰值应力降低,使应力分布均化。振动时效可以提高构件抗变形的能力,稳定构件的精度,提高机械质量。苏州不锈钢震动时效效果怎么样
振动时效设备可以对产品进行不同类型的加速寿命测试。杭州震动时效去残余应力设备
测量结果表明,工件在振动处理前,焊缝处残余应力集中现象较严重。在焊缝中心区域应力较高,较大剪切残余应力值约为54-67MPa,已经接近了许用安全剪切应力,为不安全的残余应力。在焊缝非中心区域应力较低,约为30- 50 MPa。经振动时效处理,焊缝处残余应力集中现象已消除,焊缝中心区域和非焊缝区域的应力值已相近,峰值残余应力已经从60 MPa 左右下降到25 MPa左右,下降率约为60%,远小于许用安全剪切应力。在生产实践中上,某公司是通过振动时效工艺曲线来检测振动时效效果的。每振动时效处理一个工件,都必须要有相应的振动时效工艺曲线,这个工艺曲线,要经过质量检验部门依据工艺部门制订的振动时效工艺卡的标准曲线进行验收,如果达不到验收标准,还要返工重振。验收合格后工件才能转到下一工序,有效地保证了振动时效工艺质量稳定可靠。杭州震动时效去残余应力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