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的改进:节温器对冷却液具有节流作用,冷却液流经节温器的沿程损失导致内燃机的功率损失是不可忽视的,2001年,山东农业大学衰丽艳、郭新民等人将节温器的阀门设计成侧壁带孔的薄型圆筒,由侧孔和中孔形成液流通道,并选用黄铜或者铝做阀门的材料,使阀门表面光滑,从而达到降低阻力的效果,提高节温器的工作效率。冷却介质的流动回路优化:理想的内燃机热工作状态是气缸盖温度较低而气缸体温度相对较高为此,出现了分流式冷却系统iai,而节温器的结构及安装位置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普遍采用的双节温器联合工作的安装结构,两个节温器安装在同一个支架上,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第二个节温器处,冷却液液流量的1/3用来冷却气缸体,2/3冷却液流量用来冷却气缸盖。ENKAIR温控阀芯2558-180。镇江节温器
进入冬季节温器的故障,驾驶室内没有暖风,让大家很是煎熬。首先跟大家介绍下大循环与小循环,简单的说冷却水在发动机内部的水套内循环称为小循环,如果发动机的冷却水全部流经散热器散热后再进去发动机的水套内冷却发动机,这样的循环称为大循环。除此之外,如果既有小循环,又有大循环的这种情况叫做混合循环。控制发动机冷却系统循环方式的部件是节温器。小循环是在发动机温度较低时才采用,发动机大部分时间是处在大循环和混合循环这两种冷却方式的。节温器受热就膨胀,它的内腔填充了石蜡,随着它周围的冷却液温度逐渐升高,石蜡由固态转变为液态,体积膨胀,将推杆顶出,通向散热器的阀门也随之打开,从发动机冷却水道出来并且吸收了缸体缸盖的热量的冷却液通过此阀门到达散热器进行短暂的冷却后再被由水泵抽到缸体缸盖的冷却水道中。有多少冷却液可以流向散热器进行冷却虽然是这哥们说了算,不过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它周围的冷却液温度,温度越高,石蜡体积膨胀越明显,通向散热器的阀门的开度就越大,进入散热器进行散热的冷却液也就越多。一般在冷却液温度达到85℃以上的时候,节温器全开,全部冷却液都经过散热器冷却,只进行大循环。节温器三通阀WaxSensor阀芯2558-180C。
温控阀的工作原理是在环境温度变化后会产生一个相应的延伸,因此传感器可以以不同方式对这种反应进行信号转换。节温器双金属片式传感器双金属片由两片不同膨胀系数的金属贴在一起而组成,随着温度变化,材料A比另外一种金属膨胀程度要高,引起金属片弯曲。弯曲的曲率可以转换成一个输出信号。温控阀双金属杆和金属管传感器随着温度升高,金属管(材料A)长度增加,而不膨胀钢杆(金属B)的长度并不增加,这样由于位置的改变,金属管的线性膨胀就可以进行传递。反过来,这种线性膨胀可以转换成一个输出信号。系统内部的液体和气体的变形曲线设计的传感器在温度变化时,液体和气体同样会相应产生体积的变化。系统内部的液体和气体的变形曲线设计的传感器在温度变化时,液体和气体同样会相应产生体积的变化。
主要使用的节温器为蜡式节温器,当冷却温度低于规定值时,节温器感温体内的精制石蜡呈固态,节温器阀在弹簧的作用下关闭发动机与散热器之间的通道,冷却液经水泵返回发动机,进行发动机内小循环。当冷却液温度达到规定值后,石蜡开始融化逐渐变为液体,体积随之增大并压迫橡胶管使其收缩。在橡胶管收缩的同时对推杆作用以向上的推力,推杆对阀门有向下的反推力使阀门开启。这时冷却液经由散热器和节温器阀,再经水泵流回发动机,进行大循环。节温器大多数布置气缸盖出水管路中,这样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排除冷却系统中的气泡;缺点是节温器在工作时经常开闭,产生振荡现象。GD登福温控阀芯2096W26/3-150。
温控驱动元件的改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石蜡节温器为母体,以一根圆柱卷簧状铜基形状记忆合金为温控驱动元件开发出一种新型节温器。该节温器在汽车启动缸体温度较低时偏置弹簧,压缩合金弹簧使主阀关闭副阀打开,进行小循环,当冷却液温升到一定值时,记忆合金弹簧膨胀,压缩偏置弹簧使节温器主阀打开,且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主阀开度逐渐增加,副阀逐渐关闭,进行大循环。记忆合金作为温控单元,使得阀门开启动作随温度的变化比较平缓,有利于减少内燃机启动时水箱内的低温冷却水对缸体造成的热应力冲击,同时提高了节温器的使用寿命。但是该节温器是在蜡式节温器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温控驱动原件的结构设计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阀门的改进节温器对冷却液具有节流作用,冷却液流经节温器的沿程损失导致内燃机的功率损失是不可忽视的,2001年,山东农业大学衰丽艳、郭新民等人将节温器的阀门设计成侧壁带孔的薄型圆筒,由侧孔和中孔形成液流通道,并选用黄铜或者铝做阀门的材料,使阀门表面光滑,从而达到降低阻力的效果,提高节温器的工作效率。LeROI温控阀S1010V-230。液压节温器品牌
WaxSensor阀芯1545-160。镇江节温器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是用半导体材料,大多为负温度系数,即阻值随温度增加而降低。温度变化会造成大的阻值改变,因此它是灵敏的温度传感器。但热敏电阻的线性度极差,并且与生产工艺有很大关系。制造商给不出标准化的热敏电阻曲线。热敏电阻体积非常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也快。但热敏电阻需要使用电流源,小尺寸也使它对自热误差极为敏感。热敏电阻在两条线上测量的是温度,有较好的精度,但它比热偶贵,可测温度范围也小于热偶。一种常用热敏电阻在25℃时的阻值为5kΩ,每1℃的温度改变造成200Ω的电阻变化。注意10Ω的引线电阻造成可忽略的温度误差。它非常适合需要进行快速和灵敏温度测量的电流控制应用。尺寸小对于有空间要求的应用是有利的。镇江节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