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蒸汽灭菌锅:高压蒸汽灭菌锅是利用饱和压力蒸汽对物品进行迅速而可靠地消毒灭菌的设备,适用于医疗卫生、科研、农业等单位。高压蒸汽灭菌锅按照样式和大小分为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立式高压蒸汽灭菌锅、卧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等。可对医疗器械、敷料、玻璃器皿、溶液培养基等进行消毒灭菌。按照样式和容积大小划分,高压蒸汽灭菌锅可分为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立式高压蒸汽灭菌锅、卧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等。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容积通常为18L、24L、30L。立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容积范围通常为30L-200L,进一步又可分为手轮型、翻盖型、智能型。智能型又分为标准配置型、蒸汽内排型、真空干燥型。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加配打印机。卧式高压蒸汽灭菌锅通常为大型卧式高压灭菌锅。杀菌锅分为手动控制型和半自动型。材料测试灭菌锅验证
食品杀菌锅阶段:降温阶段:如在泄压过程中出现泄露情况,应继续执行并正常取出产品。无需隔离。通知维修处理异常点,维修后空釜运行OK后方可使用。在杀菌时工艺水会从多个角度不断流动,防止出现杀菌死角的现象,让产品的质量有保证,可以放心使用。杀菌是全自动模式,温度智能控制。食品杀菌锅对于那些体积比较大的产品,可以做到热穿透,杀菌效果得到保障,而且整个杀菌过程是按照原本设定的工艺步骤自动操作完成,可以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差错开启冷水降温(同时缓慢泄压-与降温同步)。恒温阶段:如漏水,液位不足(标准水位170cm,实际只有140cm),此时建议继续执行工序,完成后,隔离产品,通知QC抽检并由QC部门提供处理方案(报废或重新杀菌或直接包装出货);查找异常点并通知维修处理,空釜运行OK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湖北材料测试灭菌锅双层杀菌锅上罐是热水罐,下罐是处理罐,上罐的热水重复使用,可节约大量蒸汽。
日常使用留意事项:1.灭菌器应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职员操纵,整个灭菌过程应由专人看管。2.不能完全依靠自动水位保护,应经常留意水位,以免烧坏电热管。3.人工加水时。应先切断电源,将放空阀3打开泄压,再打开进水阀加水。切勿在夹层有压力时打开进水阀,加水时放空阀应处于打开状态。4.当灭菌室有压力时,联锁手柄不能提起,不可强制开门。5.对液体灭菌后应慢放汽。待液体温度降到700C以下时,才能开门。禁止灭菌后立即开门。6.灭菌过程中假如出现断电或其它原因导致的低于灭菌温度时,应从温度再次达到灭菌温度时重新开始计时。7.每周在夹层有压力时拉动安全阀手柄数次,以确保安全阀工作正常。
高压灭菌锅使用注意事项:需有专人管理,并备有标准操作程序,且要求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新手需经正确指导後方可操作、使用。每次使用前应实施检点,使用後填写操作纪录表。如发现异常情形,应马上报修并张贴故障告示。应建立每年定期检查及维修纪录制度(如为法令规范之第一种压力容器,除需有经训练合格之操作人员外,应每月做定期检查)。定期检查项目请参照『劳工安全卫生组织管理及自动检查办法』第33、35、36条规定,检查纪录并应保存三年。压力、温度表等应注意其使用刻度,务使於正常读值范围内操作。标佳操作程序应置于灭菌锅附近,需包括简易故障排除与紧急处理方法。灭菌后。要求消毒物品干燥后,检查指示剂达到灭菌要求即可出锅。
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方法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1、先在外层锅里面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把需要灭菌的物品放到内存的锅里面,盖好锅盖,并对称的扭转螺旋,同时保证里面不会进入空气。2、加热,让锅里面产生的蒸汽。等到压力表达到33.78kpa的时候,就可以打开排气阀,然后将冷空气排放出去,这个时候压力表的指针就会下降,当指针下降到0的时候,就可以把排气阀关好。3、继续加热,锅里面的蒸汽增加压力表的指针也会再次上升,当锅内的压力增加到所需要的压力时,将火力减小,按照灭菌物品的特点,使蒸汽压力维持所需要的压力一段时间,较后把灭菌器切断电源,让它自然的冷却后,再慢慢的打开排气阀,把剩下的蒸汽排放出去,把盖子打开取出物品就可以了。灭菌锅使用方法:在外层锅内加适量的水。上海快速冷却灭菌锅
杀菌锅的日常维护:疏水阀每月清洗一次,以利于排冷气。材料测试灭菌锅验证
有关高压灭菌的原理是什么:高压灭菌其实就是指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够外溢,压力不断的上升,进而会使水的沸点不断的上升提高,从而其锅内的温度也随之会增加和升高。正常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就会达到121℃。当在此蒸汽的温度下,是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注意:需要完全排除锅内空气,使锅内全部是水蒸气,这样灭菌才能够更彻底。高压灭菌放气的目的都是要排出洁净的空气,从而使锅内均匀进行升温,从而保证灭菌的彻底。材料测试灭菌锅验证
水质管理直接影响灭菌效果与设备寿命。建议每日排空储水罐,每周使用柠檬酸(5%浓度)循环除垢,硬水地区...
【详情】装载系统的科学化与风险规避:装载需遵循“三维空间管理”原则:纵向每层物品高度差不超过10cm,横向...
【详情】装载系统的科学化与风险规避:装载需遵循“三维空间管理”原则:纵向每层物品高度差不超过10cm,横向...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