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磁悬浮列车由于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形式,故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形式:一种是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使车体悬浮运行的铁路;另一种则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排斥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科普知识,打雷时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或孤立的树下。辽宁气象科普馆设计公司
地震小屋是通过环境模拟和虚拟技术的结合,真实再现地震“可怕现场”,模拟各级地震和各类地震,让小朋友从体验地震中,了解和学会在地震中如何避免灾难,如何自救,学习各种地震的科学知识,以提高我们防灾减灾的意识。本场馆通过科技手段,仿真还原地震场景,模拟地震效果。在任何突发灾难面前,我们都无法在早时间做出有效的判断,让孩子们在模拟环境里体验地震,在模拟地震过程中教会孩子如何去做远远要比语言文字的灌输式教育有用的多。通过教学和实践以及亲身的体验让孩子真正的掌握自我保护技能。我们永远不知道灾难何时会发生,但是我们可以从点滴做起,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在灾难来临时这是对孩子有力的保护伞。河南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设计科普馆万花筒的原理在于光的反射,利用镜把光反射来形成图像。
我们知道,声音是一种纵波,琴弦的振动是琴音产生的来源,但我们无法直接从琴弦的振动看到纵波的存在。本展品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在琴弦后方放置一个黑白条纹滚筒,这样琴弦的振动就会以近似正弦波的形式被展示出来了。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故称作声波.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作超声波,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称作次声波,频率在20000至20赫兹之间的声波就是我们人能够听见的声波.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弹回来形成回声,回声的速度和原声一样,人耳能分辨的回声必须与原声间隔0.1秒以上,即在空气中,障碍物离声源必须大于等于17米,人耳才能分辨出回声.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作超声波,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称作次声波,频率在20000至20赫兹之间的声波就是我们人能够听见的声波.
通常,雷电季节影响家用电器安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感应雷的侵入而引起。感应雷是指当雷电发生时,在进入建筑物的各类金属管、线上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感应雷侵入主要有四条途径:供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或无线电视天线的馈线、住房的外墙或柱子。其中三个途径都是与家用电器有直接的外部线路连接,当这些线路是属于架空入室时则危害更为严重。因为强烈的雷电感应作用将在这些架空导体上产生很高的雷电电磁脉冲,电磁脉冲沿着这些导体直接进入家用电器而造成危害。科普雷击的主要对象山谷风口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纸面上的地震安全科普教育已经慢慢地被地震体验屋取代,地震体验屋可以让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地震,为了可以让人们更加逼真的体验地震,中天科普的地震体验屋可以训练人们面对地震时临危不惧的能力。地震体验屋可以模拟的场景非常多,比如学校、家庭、超市等。进入地震体验小屋启动系统后,体验者仿佛进入了真实的地震中去,除了有晃动效果外,同时伴随的还有呼救声、倒塌声、呼啸声等。不只是地震体验屋可以模拟地震,其他的科普教育设备也可以,比如VR地震逃生体验。科普打雷时不宜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附近。安徽校园文化设计方案
气象科普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辽宁气象科普馆设计公司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震级大小划分:震级大小划分——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1、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2、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4、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辽宁气象科普馆设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