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的基本要求:1、为了减小管道与周围土层的摩擦力,顶进管道与土体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隙,其大小一般不应小于20mm;如果土层较为坚硬,一般要求间隙宜达到30mm左右。触变泥浆在顶进过程中管道与周围土体之间可以形成连续不断的润滑减阻保护膜,从而达到减少摩擦阻力的效果;2、在进行管节注浆施工过程中,要时刻确保注浆原材料具有流动性,同时也需要确保注浆材料具有一定的稠度,以保证注入的浆体不会渗漏到周边地层当中去,这样才能形成优良的减阻润滑膜;3、在实际的管道顶进施工过程中,因为会存在泥浆渗流现象,触变泥浆总量会有一定程度的损失。如果出现遗漏量过多的情况,就需要立即补浆。也唯有在渗流作用达到稳定状态后,管道周围方可建立起稳定而连续的泥浆套。做好顶管工作坑周边的环境保护工作,搞好文明施工。思明区DN1000非开挖顶管施工公司
技术措施2.1本工程顶管的管段计划采用2套顶管设备,几处施工段分为两处阶段顶进。2.2工作井和接收井上部采用人机配合开完,下部采取人工开挖作法作业。为保证在工作井施工过程中避免受到地下水侵扰,采用深井井点降水法,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按期完工,为后续顶管施工创造有利条件。2.3我方所需各材料时,首先对供货方进行质量保证能力评定,确保材料按质、按量、按期供应。质量保证能力评定主要按以下内容进行:2.3.1材料供应的表现情况,如材料质量、交货期等;2.3.2供货方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按要求如期提交产品的保证能力;2.3.3供货方的顾客满意程度;2.3.4供货方交付材料之后的服务和支持能力;2.3.5其他如价格、履约能力等。思明区DN1000非开挖顶管施工公司测量时,应对仪器进行检查调整,对原始记录作详细校对。
非开挖技术是才开始频繁使用的一个术语,它涉及的是利用少开挖,即工作井与接收井要开挖,以及不开挖,即管道不开挖技术来进行地下管线的铺设或更换,顶管直径DN800—4500。通过工作井把要顶进的管子顶入接收井内,一个工作井内的管子可在地下穿行1500米以上,并且还能曲线穿行,以绕开一些地下管线或障碍物。它的技术要点在于纠正管子在地下延伸的偏差。特别适用于大中型管径的非开挖铺设。具有经济、高效,保护环境的综合功能。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不开挖地面;不拆迁,不破坏地面建筑物;不破坏环境;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省时、高效、安全,综合造价低。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更为迅速,顶管施工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施工工艺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1984年前后,我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先后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机械式顶管设备,使我国的顶管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在上海市政公司引进了日本伊势机(ISEKI)公司的800mm直径的Telemale顶管掘进机之后,国外的顶管理论、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进入中国,如土压平衡理论、泥水平顶管的各种试验和相关的一些理论研究。当时,口径在2m的钢筋混凝土管的一次推进距离可达120m,后在1988和1992年研制成功我国头一台多刀盘土压平衡掘进机(DN2720mm)和头一台加泥式土压平衡式掘进机(DN1440mm),均取得了较令人满意的效果。与此同时,对顶管技术的理论研究的关注逐年增强,并开始出现了比较专业的技术人员,90年代后,以当时的顶管掘进机还不够完善。场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并系好额带,上下工作坑应走安全扶梯。
施工测量1、测量准备工作(1)进场后对甲方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水准点和标高进行现场复测,填妥《测量复核记录》并签字备案。(2)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根据甲方所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及国家的有关规范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以测量控制网作为该工程的平面、高程控制和施工测量放样的首级控制及依据。(3)各种测量仪器、工具均应按有关的质量管理规定,在使用前送有关部门进行检测,取得有关持检部门的合格证书后才能使用。使用过程中有关人员应经常对所用的仪器、工具进行自检、自校使之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中。组织工人学习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质量安全管理条例。三明DN2600非开挖顶管施工技术
适当位置设置施工控制桩,控制桩应妥善保护。思明区DN1000非开挖顶管施工公司
它几乎是全断面全土质的掘进机。它可以在N值从0-15的粘土,N值1-50的砂土以及N值10-50的卵砾石层等地层中使用,而且推进速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⑵破碎粒径大,其破碎粒径可达掘进机直径的40-45%之间;⑶施工精度高,施工后的偏差极小;⑷由于具有偏心运动,进土的间隙又比较小,即使用清水作为进水,也能保持挖掘面的稳定;⑸可以进行长距离顶进,也可用于曲率半径比较小的曲线顶进;⑹施工速度快,每分钟可进尺100-180mm之间;⑺机具结构紧凑、维修保养简单、操作方便。无论在工作坑中安装还是在接收井中拆除都很方便;泥水式推进工法适于顶进管径规格为Φ600~3000mm。思明区DN1000非开挖顶管施工公司
行路致远,砥砺前行。厦门常达管业有限公司致力成为与您共赢、共生、共同前行的战略伙伴,更矢志成为建筑、建材富有影响力的企业,与您一起飞跃,共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