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建筑抗震鉴定?1、建设工程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或者改变原设计使用功能,可能对抗震性能有影响的,应进行抗震性能鉴定。2、已经建成的下列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未达到现行抗震设防标准,且未列入拆除、改造计划的,应进行抗震性能鉴定:①、重大建设工程;②、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或者可能影响抗震救灾、避难疏散的建设工程;③、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设工程;④、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建设工程;⑤、学校、医院、幼儿园、体育馆、剧场、展览馆、百货商场、办公楼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现有房屋建筑的抗震鉴定,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抗震鉴定检测方案费用
在抗震鉴定中,局部影响系数,对于砌体结构是根据墙体局部尺寸、大梁支撑长度等局部结构构件不符合的程度,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对于混凝土结构,是由与砌体结构相连、填充墙的连接、抗震墙间距等不符合第1级鉴定的程度,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在确定了各项影响系数后,将抗震承载力计算结果乘以相应的影响系数,当主要受力构件的承载力验算结果大于1、次要受力构件不小于0.9时,可认为其抗震性能满足要求,不需要进行加固处理。B类建筑的抗震鉴定采用的是“并行鉴定、综合评定”的方法。所谓并行鉴定就是无论是否满足抗震措施的鉴定要求,均需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然后对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定。抗震性能鉴定项目同一房屋建筑单元存在不同类型基础时,可提高抗震鉴定要求。
抗震鉴定分为两级,一级鉴定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应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第3.0.4条的规定。房屋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确定其后续使用年限,不同的后续使用年限,其抗震鉴定应按下列要求进行:1、后续使用年限30年的房屋(A类建筑)的抗震鉴定,当符合一级鉴定的各项要求时,建筑可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当不符合一级鉴定要求时,除标准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外,应由第二级鉴定做出判断。2、后续使用年限40年的房屋(B类建筑)的抗震鉴定,应检查其抗震措施和现有抗震承载力再作出判断。当抗震措施鉴定满足要求时,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不低于规定的95%、次要抗侧力构件的抗震承载力不低于规定的90%,也可不要求进行加固处理。3、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房屋(C类建筑)的抗震鉴定要求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达到相同的设防目标,应按《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鉴定。
纵墙承重多层砌体结构抗震鉴定,是指针对大于三层的建筑物240mm与370mm两种厚度的墙进行抗震分析。由于建筑物楼板的侧边不与墙体镶嵌,地震破坏力不容易通过楼板横向传到墙体内。主要通过纵墙和横、纵墙交界面传到横墙,造成纵墙开裂严重、横墙砂浆震松、墙体崩坏、墙体压酥。砌体的砖混结构很复杂,纵横墙连接处是砖混结构较薄弱的地方,地震发生后,连接处产生巨大的水平拉力造成墙体竖向裂缝,造成纵横墙极易脱离裂开,甚至纵墙整片倒塌。纵墙承重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是外纵墙过度变形造成外闪。纵墙起支承横墙的作用,抗震能力低的纵墙不能支援横墙抗震,使纵横墙的总体抗震性能大幅度削弱。在建设中适当加固纵墙以增强抗震能力,能提高横墙的抗震能力。对薄弱的墙体采取相应的加固建设,有利于加强建筑整体的抗震能力。抗震鉴定通过检测房屋的质量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房屋在规定烈度的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房屋抗震鉴定主要内容:1、房屋变形测量。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对房屋变形进行测量。采用全站仪测量房屋特征位置相对高差情况,采用全站仪测量房屋角部棱线的倾斜状况,根据相对高差、倾斜测量结果判断房屋是否存在有害的倾斜和不均匀沉降现象。2、房屋损伤状况调查。根据现场条件对房屋当前的损伤状况进行检测,调查房屋室内、外损伤状况,主要包结构构件/填充墙开裂、破损,钢筋锈蚀,楼、屋面渗水,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松脱失效等损伤情况。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应按专门的规定进行抗震鉴定。房屋建筑抗震加固报价
抗震鉴定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地震基本烈度。抗震鉴定检测方案费用
房子的抗震性和户型有关系吗?跃层、复式和错层户型的房子虽然在居住的舒适和美观度上有着平层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从防震能力上来说,平层住宅的抗震性是较好的。但是并非说复杂形式的建筑不能抗震,而是要达到建筑物抗震标准所需采取的措施更多。房子的建筑形式能影响抗震性吗?就设计而言,不管是高层还是多层,只要严格按照规范施工,都能达到抗震要求,高层建筑需要采用更可靠的结构形式,如砖混结构只能建筑六层19米以下,高层则采用框架、框剪等结构。就震感而言,震感越高,越强。抗震鉴定检测方案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