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拉扩孔钻头到达出口工作坑,钻进工作完成,但是孔径还没有达到铺设要求。本工程拟多次扩径,前一次扩孔为200mm,第二次扩孔为400mm,如此类推,扩孔到1000mm。具体操作为:卸下钻头,在钻杆尾端连接孔径200mm的回扩头,回扩头后面再连接钻杆,开动钻机旋转、回拉扩头进行扩径。回拉过程中必须不断加接钻杆,始终保持钻杆不能没入孔洞。扩头回拉到达接驳坑,在接驳坑卸下200mm的回扩头,再在出口工作坑的钻杆尾端接上400mm的回扩头,如此扩孔到1000mm。常达管业注重与客户沟通,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DN3500球墨管顶管施工
不论刀盘停在哪一个位置上,切削刀架都可以把刀盘的进泥口关闭。刀盘加压装置是安装在主轴中的油缸,刀架伸缩油缸则安装在刀盘加压装置的上方。刀盘可伸缩式掘进机的工作原理如下:刀盘前土压力过小时,它就往前伸;刀盘前土压力过大时,它就往后退。刀盘前伸时,应减小进泥口开度并加快推进速度;刀盘后退时,应加大进泥口开度并降低顶速。这样,就可使刀盘前的土压力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使用此种掘进机顶进施工时地面隆沉极小,优异的操作人员可使地面隆沉控制在10mm以内。由于采用了泥水作为运输介质,在顶进的过程中无需停顿出泥,因此它的顶速也很快,24小时可顶进20-30米。缺点也很明显:由于进泥口开度限制,在含有直径大于6cm卵石的地层中无法施工,同时需对泥浆进行二次分离处理。翔安区DN3000球墨管顶管施工队常达管业的顶管施工材质采用高质量材料,确保管道的抗压、耐腐蚀性能。
非开挖技术是才开始频繁使用的一个术语,它涉及的是利用少开挖,即工作井与接收井要开挖,以及不开挖,即管道不开挖技术来进行地下管线的铺设或更换,顶管直径DN800—4500。通过工作井把要顶进的管子顶入接收井内,一个工作井内的管子可在地下穿行1500米以上,并且还能曲线穿行,以绕开一些地下管线或障碍物。它的技术要点在于纠正管子在地下延伸的偏差。特别适用于大中型管径的非开挖铺设。具有经济、高效,保护环境的综合功能。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不开挖地面;不拆迁,不破坏地面建筑物;不破坏环境;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省时、高效、安全,综合造价低。
由于刀盘运动过程中,泥水仓和泥土仓中的间隙也不断的由比较小变到比较大这样循环变化着,因此,它除了有轧碎小块石头的功能以外还始终能保证进水泵的泥水能通过此间隙到达泥土仓中,从而保证了掘进机不仅在砂土中,即使在粘土中也能正常工作。一般情况下,刀盘每分钟能旋转4-5转,每当刀盘旋转一圈时,偏心的轧碎动作达20-23次。由于此机型有以上这些特殊的构造,因此它的破碎能力是所有具有破碎功能的掘进机中比较大的,破碎的比较大粒径可达掘进机直径的40-45%之间,破碎的卵石强度可达200MPa。在工程衔接处,所设置的临时水准点应相互测校调整,以防止差错。
由于当时的顶管掘进机的设计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既没有完整的设计施工理论和工艺作指导,也不考虑具体的地层条件,所以当时的顶管掘进机还不够完善。土压式顶管机当时分为上部出土和下部出土两种,但都没有引入土压力的概念。其中,也搞了一些水冲顶管的试验。1967年前后,上海已研制成功人不必进入管子的小口径遥控土压式机械顶管机,口径有700mm-1050mm多种规格。在他们的施工实例中,有穿过铁路、公路的,也有在一般道路下施工的。这些掘进机,全部是全断面切削,采用皮带输送机出土。同时,已采用了液压纠偏系统,并且纠偏油缸伸出的长度已用数字显示。1978年前后,上海又研制成功适用于软粘土和淤泥质粘土的挤压法顶管,这种方法要求的覆土厚度较大的(大于2倍的管外径),但施工效率比普通手掘式顶管提高1倍以上。严格遵守“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六大纪律”,进入人员一律戴好安全帽。DN2700球墨管顶管施工工程
顶管施工前,做好各施工工序的危险源辨识工作。DN3500球墨管顶管施工
2.4对材料的采购、加工和运输以及存储建立管理制度,加快材料的周转,减少材料的占用量,避免材料损失,变质、按质、按量、按期满足工程需要。2.5原材料及成品、半成品的质量必须合格,严格按国家规范和验收标准进行检验。对水泥。钢筋、焊条等材料应有合格证,进场必须后取样要复试,不合格材料不得用于工程上。2.6对于每道工序施工,都要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坚持“自检”、“专检”、“交接检”三检制度,坚持上道工序的施工质量达到合格标准,并及时上报监理,监理认定工序质量合格后,下道工序才能施工的原则。凡是在交接程序上出现了质量通病,项目经理必须对交接人员进行检查,项目经理不追查责任的,公司将追查项目经理责任。DN3500球墨管顶管施工
厦门常达管业有限公司位于厦门市集美区宁海二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拼博和发展,目前常达管业在建筑、建材中拥有较高的**度,享有良好的声誉。常达管业取得全网商盟认证,标志着我们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常达管业全体员工愿与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