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废水处理回用及贵金属回收、印制线路板、印染、液晶显示、食品、造纸、电子与半导体、制革、电力、化工等生产废水处理回用,产品清洗水回收循环使用和生活污水处理回用。电镀废水主要的产生部分为前处理酸碱洗涤废水和电镀工序漂洗废水组成,酸碱废水组要的污染物为洗涤下来的油、锈物、酸碱等。经过简单的物化处理即可排放或回用,但物化处理成本较高(主要是加药费用),占地大等缺点。膜处理工艺作为一种全新的处理电镀漂洗水工艺,为电镀漂洗水处理提供了“绿色”的解决方案,漂洗槽的废水通过水泵输送至连续式膜系统,进行分离浓缩,浓缩液进入蒸发器进一步浓缩或配置新的电镀液,一并返回电镀槽。进膜之前采用过滤器作预处理,以去除可能的颗粒,以保证膜系统的安全。利用絮凝法回收处理电镀工业废水效果明显。滁州微电解法处理废水
电镀废水处理反渗透装置长期运行后,膜表面会逐渐积累各种污染物。这些物质积累在膜表面,引起反渗透装置性能的下降,因而须对反渗透膜进行定期的清洗和消毒。清洗时,应根据膜的材质和污染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清洗剂,而定期的反冲洗能较大限度的减少膜结垢,保证膜通量及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处理效果:经过近一个月的调试运营,其反渗透纯水水质各项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相关规定,即六价铬≤0.05 mg/L、总铜≤1.0 mg/L、总镍≤0.02 mg/L、PH=6-9;其浓水经物化处理后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规定的排放指标,即CODcr≤80mg/L、NH3-N≤15mg/L、SS≤50mg/L、总磷≤1.5 mg/L、PH=6-9、总铜≤0.5 mg/L、六价铬≤0.2 mg/L、总镍≤0.5 mg/L。滁州微电解法处理废水电镀废水处理应用范围普遍,适应性强的多用途过滤设备。
由于前期的小试、中试实验,项目建成后的实际处理效果有保障,调试运行周期短,电镀废水处理效果稳定;选择电镀废水处理药剂。多年的行业经验使我们选择了电镀废水处理药剂,确保用户的药剂质量,降低了药剂投加量,保障处理效果;运营费用低,独有的智能互联云端APP,支持参数在线追踪,设备异常情况报警等。确保废水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电镀工艺是指通过电解作用,在金属工件表面覆盖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方法,包括镀件处理、镀上金属层和镀后处理等过程,常见的有电镀铜、镍、铬、锌、铜锌合金、铜锡合金等。
电镀废水是由于整个电镀工艺生产产生的废水,来源一般为金属表面处理。金属表面处理包括表面处理前的清理、电镀、钝化膜保护、机械加工及涂料覆盖等,主要以电镀为主;镀件清洗水;废电镀液;其他废水,包括冲刷车间地面,刷洗极板洗水,通风设备冷凝水,以及其他排水等。电镀废水的特点:种类多,重金属污染大,因此选择合适的工艺尤为重要,根据环保要求的不同,实际的排放要求不同。电镀废水处理的重要为分质收集,分质处理。针对不同污染物的特性进行分开收集,然后分别处理。电镀废水回用率可以达到70%以上。
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合格的超滤产水送入PE材质的中间水箱,该水箱设置高低液位控制装置和空气呼吸器,能控制泵的联锁和防止大气中尘埃颗粒和细菌进入水箱。该水箱作为循环水箱。反渗透膜分离推动力是压力差,而这种压力是由高压泵来提供的,因此高压泵的设置是为了使RO的进水达到一定的压力,让RO过程得以进行。即克服渗透压使水分子透过RO膜到淡水层。反渗透装置是该项目脱盐的心脏部分,经RO处理的水能去除绝大部分无机盐、有机物、微生物及细菌等。并使料液浓缩一定的比例,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该项目的投资费用。电镀废水处理常用中和沉淀法、氧化法、还原法、钡盐法、铁氧体法等化学方法。滁州微电解法处理废水
电镀废水成分复杂,应尽量分工段进行处理。滁州微电解法处理废水
针对电镀废水的水质情况,通过介绍膜分离技术在电镀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实例,指出采用膜分离技术处理重金属电镀废水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电镀废水中所含有的酸、碱、重金属盐类等随废水排出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威胁。防止水体污染的较佳途径是使废水实现闭路循环,即设计一套电镀无排水系统。在进行电镀废水治理的过程中发现,采用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是一中较为经济实用的回用技术,它不仅可以使废水回用率达到75%以上,而且使回用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从而提高了镀件的漂洗质量。滁州微电解法处理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