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机
储能基本参数
  • 品牌
  • 瑞田
  • 型号
  • 1
储能企业商机

直流软启动回路由主直流接触器、辅助直流接触器及软启动电阻组成,避免上电瞬间产生大电流对储能变流器及电池的冲击。b、c两相的电路结构及器件参数与a相完全相同,不再重复叙述。a、b、c三相的直流母线电容输出端通过直流接触器进行连接,正极与负极分别单独进行连接,通过控制直流接触器的通断可以实现三相直流母线电容输出端连接在一起或者完全分开,当直流接触器闭合后,三相直流母线电容的正极连接在一起,直流母线电容的负极连接在一起,这时三相的dc+及dc-端只能连接同一种电压等级的电池,当直流接触器断开后,三相直流相互**,这时三相的dc+及dc-端可以分别连接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池,实现同一台储能变流器对不同电压等级电池的适用性。将图3所示的储能变流器变压器原边首尾依次连接,即将变压器原边连接成三角形连接关系,能够实现三相三线式供电,简单的改变储能变流器的接线方式,即可实现三相四线制到三相三线制供电方式的转变,同一台机器可以适用不同的电网供电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并联的变流器应该采用相同的接线方式,变流器交流侧和电网间接入并网/并联控制柜,并网控制柜采用相同的接线方式。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一种无隔离变压器储能变流器。智能控制器根据日照强度及负载的变化,不断对蓄电池组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和调节。电池储能系统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的不断跃升,其波动性和间歇性也给电网带来一定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储能的作用正在凸显,也在引发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更好地理解储能、发展储能电池技术,建议:首先要厘清基本概念,储能电池技术包括储能电池本体技术和储能电池应用技术,两者都很重要。广义上来说,储能是采用某种装置或方法储存能量,并实现能量在空间维度移动后释放或者是在时间维度滞留后释放。据此,可进一步细分为两类:移动储能,即移动设备供能、电动车动力电池等;静态储能,如UPS电源、通信基站电源、工业蓄热系统和抽水蓄能电站等。此外,利用植物的自然光合作用或者是新型光化学转换材料的人工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质能或化学能并加以储存和释放,也是一类重要的静态储能方式。根据所用的能量形式,可将储能本体技术大致分为四类;物理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电化学储能(各类二次电池、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化学储能(人工清洁能源如储氢、储碳等化学反应储能)、储热/蓄冷(显热储能、相变储能、化学反应储热)。储能电池属于电化学储能的一类,是目前发展**为迅速的储能技术类型。但是,并非所有的电池都可以称为储能电池。电池储能系统但能提供稳定的交流母线电压和频率,此时蓄电池储能单元辅助放电维持系统的能量平衡。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所述导热基座1远离于储能箱体10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对应于散热翅片组4,且所述安装板2上贯通开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6,所述安装孔6设置有散热扇3。通过若干散热扇3对散热翅片组4进行风冷散热,保证散热的快速进行。所述散热翅片组4包含若干板状的散热翅片7,所述散热翅片7的长度方向与风冷气流方向相同,且若干所述散热翅片7平行间距设置,所述散热翅片7之间形成散热通道8,所述散热通道8的一端对应于散热扇3的风口设置,且另一端为敞口设置。若干散热扇3产生的风冷气流通过各散热通道8,流动的气流携带走散热翅片7上大量的热量,以使得该处区域快速降温,且提升导热基座1对储能箱体的导热速度。若干所述散热翅片7的端部与安装板2间距设置,且位于散热翅片组4中**外侧的两个散热翅片7为外层散热翅片7a,所述外层散热翅片7a靠近安装板2的一端朝向安装板2延伸且抵接于安装板2上,位于两个外层散热翅片7a之间的若干散热翅片7与安装板2之间的间距形成气流汇合通道9,所述散热扇3均位于两个外层散热翅片7a之间,保证散热扇3产生的气流能均匀通过各散热通道8。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所述导热基座1与储能箱体10接触导热设置。

第二实施例:如附图4至附图6所示,所述电池储能箱2为包含内空腔的箱体结构,所述电池储能箱2朝向散热通道6一侧的壁体和所述电池储能箱2远离于散热通道6一侧的壁体上均贯通开设有若干散热孔7。通过若干散热孔7以加快电池储能箱2内腔中的热量扩散。所述电池储能箱2内腔中沿散热通道6的长度方向间距设置有若干隔离条9,所述隔离条9为长条状结构,且各个所述隔离条9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散热通道6的方向设置,两相邻所述隔离条9之间的区域形成电池腔,所述电池腔内容纳电池组8。通过隔离条9将电池组8隔开,同样也是避免两相邻的电池组直接接触导热,保证电池组的安全性。且相应的,两相邻所述电池腔之间形成次级散热通道10,所述电池储能箱2两侧壁上的散热孔7均对应于次级散热通道10设置,所述次级散热通道10通过散热孔7与散热通道6连通设置。在散热组件4工作状态下,所述次级散热通道10与散热通道6为气流提供流动通道,以保证对两电池储能箱2的快速散热。第三实施例:还包括侧封板5,两个所述侧封板5分别对应封闭设置在散热通道6的两端,且所述散热通道6通过侧封板5形成封闭腔,从而使得在散热扇在向散热通道6排风的状态下,气流不至于从散热通道的两端流出。逆变器以及相应的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系统等在内的发电系统。

进行运行方式的转换。并网控制柜根据ems发送的控制参量,进行并网/联点外环功率/电压控制,并生成各pcs的内环瞬时电流控制参量,发送给储能变流器pcs1~n。储能变流器pcs1~n**进行内环瞬时电流控制,类似电流源,有效控制。本实施方式中,ems是能量管理**,并网/联控制柜运行状态转换**,同时也是功率/电压、电流外环控制**,并联pcs则是**执行部分,并进行瞬时电流控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并网/联控制柜可以进行自主能量管理,取代能量管理系统职能,此时可取消能量管理系统(ems)。实施例二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储能系统的控制方法,参照图6,并网或并联控制柜工作在并网模式时,具体包括如下过程:1)采集并网点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2)对并网点三相电压进行锁相,得到电网运行频率;3)dq变换模块将采集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进行αβ/dq变换,得到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实际总反馈电压和反馈电流;4)瞬时功率变换模块根据得到的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实际总反馈电压和反馈电流按下式确定并网点的瞬时有功功率和瞬时无功功率;其中,p和q分别表示并网点总的瞬时有功功率和瞬时无功功率,ud表示并网点总的d轴实际反馈电压,uq表示并网点总的q轴实际反馈电压。把蓄电池中的直流电变成标准的380V。南京磷酸铁锂储能系统厂家

如在夜间或者阴雨天,电池方阵不能发电时,储能系统就起备用和过渡作用。电池储能系统

所述单元外壳对应阶梯状结构的每层的电池组数量从下至上逐层递减。每层阶梯状结构的右侧面2位于同一垂直于水平面的平面上,上下相邻两层单元外壳之间通过隔板4隔开,所述隔板4两端则分别与单元外壳两侧侧面固定,所述的单元外壳的前侧面5可开合式固定在单元外壳上,所述的单元外壳的后侧面则对应内部电池组设有与电池组线路连接的接头。每层单元外壳的左侧面1靠近前侧面5和后侧面的位置处分别开有两组通风口8,且每组通风口8包括上下对称的两个通风口8,每层单元外壳的右侧面2上则对应左侧面1也上下对称开有通风口8,所述通风口8的位置避开单元外壳内放置的电池组位置,左侧通风口8与对应的右侧通风口8之间连通有u型槽6,所述u型槽6顶部与对应层的阶梯状结构上下两侧的隔板4固定且开口指向内部的电池组,所述的u型槽6槽口两端分别固定有向通风口排风的风扇7。为了便于搬运堆叠单元外壳,每个单元外壳的位于两侧**外侧的侧面上分别固定有提手3。为了便于组合堆叠,并且堆叠时不影响正常散热排风所述的储能电池包括两个单元外壳,且两个单元外壳的排风扇7的排风方向相反,两个电源外壳的阶梯状结构对应配合堆叠,配合堆叠后的两个电源外壳内的风扇7排风方向一致。电池储能系统

浙江瑞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先进的发展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要求自己,不断创新,时刻准备着迎接更多挑战的活力公司,在浙江省等地区的能源中汇聚了大量的人脉以及**,在业界也收获了很多良好的评价,这些都源自于自身不努力和大家共同进步的结果,这些评价对我们而言是比较好的前进动力,也促使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保持奋发图强、一往无前的进取创新精神,努力把公司发展战略推向一个新高度,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之下,全力拼搏将共同浙江瑞田能源供应和您一起携手走向更好的未来,创造更有价值的产品,我们将以更好的状态,更认真的态度,更饱满的精力去创造,去拼搏,去努力,让我们一起更好更快的成长!

储能产品展示
  • 电池储能系统,储能
  • 电池储能系统,储能
  • 电池储能系统,储能
与储能相关的文章
与储能相关的产品
与储能相关的**
与储能相似的推荐
与储能相关的标签
产品推荐 MORE+
新闻推荐 MORE+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 本站不为信息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