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得到成本更低的绿氢,是制氢环节的任务和使命。”胡骏明认为,此前,燃料电池汽车被视为整个绿氢行业的先导产业,但下一步的关键是成本下降,同时带动更大场景更大规模应用。“现阶段,绿氢产业将在资源禀赋相对较好、应用场景比较丰富的区域率先发展,比如既有便宜绿电又有下游灰氢替代场景或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的地方,进行制氢项目落地。”胡骏明指出,产业下一步将着力聚焦如何获取更多更便宜的绿氢,推动下游车用、发电、化工等领域更大规模应用,由原来的需求侧向供给侧转变。电解水制氢系统主要由电解槽、电源系统、气体分离与纯化系统、冷却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组成。东营专业电解水
从近年来发布的氢能相关主要国家政策和相关战略可以看出:氢能 2020 年列入能源范畴,2022 年上升至国家能源战略高度,这与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能源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的指示,与中石化打造氢能公司目标是一致的。目前成熟的电解水技术为碱水电解和质子交换电解。从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制氢技术仍以碱性电解水为主。从今年季度国内上马的制氢项目也可以看出全部为碱性电解制氢技术。2022 年中国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的出货量约 800MW,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设备的出货量约 24MW,在 2021 年基础上实现翻番,2023 年上半年已公开招标项目装机规模超 400MW,绝大多数均采用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预计 2023 年国内电解槽订单量将超 1GW 水平。电解水制氢技术燃料电池汽车被视为整个绿氢行业的先导产业,但下一步的关键是成本下降,同时带动更大场景更大规模应用。
绿氢可以助力交通、化工、钢铁、石化等多领域深度脱碳,2022 年 3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提到氢能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规划明确提到 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 10 万吨/年-20 万吨/年,2035 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潮汐能源由于其高可预测性和高能量流密度,已成为一种具有竞争力和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目前的潮汐流或潮流技术能够在世界各地存在海洋的环境中开发并产生可再生能源。虽然潮汐流的能量是间歇性的,但它可以提前且非常准确地预测出来。换句话说,电力供应商将能够轻松地提前安排潮汐能与备用电力的集成。与传统的发电方式相比,它可以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潜力和价值,并具有较高的应用可行性。然而,潮汐发电站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中重要的是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进而对许多物种的生存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规划潮汐能时,需要考虑沿海鱼类的生存条件。潮汐能比风能和太阳能更容易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汐发电将与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新能源相媲美,值得进一步开发和研究。电解水制氢作为目前制取绿氢主要的方式,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
电力约占氢气生产总成本的80%。因此,将电解水制氢技术与高效、经济、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相结合,具有很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风力发电技术已成为日益成熟的技术,能源效率已达到95%以上,发电成本也相对较低。如果考虑到煤电成本和运输等投资的环境污染,风力发电成本要低于煤电。潮汐能是一种新型的环保海洋能源,它可以减少CO₂,NOₓ、粉尘等排放。由于潮汐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可能对周边地区的生态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运维成本将会增加。对于光伏发电,各地已提供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如减税和税收抵免。然而,光伏发电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布局光伏组件,这可能会影响当地的土地利用和生态,增加成本。虽然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但在光伏组件的制造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环境污染和废物,这需要额外的人力和物力来妥善处理和管理,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PEM电解水制氢的系统响应速度快,适应动态操作。威海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产量
压缩制氢设备是一种通过物理过程令氢气密度增加,从而实现纯化的方法。东营专业电解水
在电解水制氢设备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进行选择。常见的电解水制氢设备包括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酸性电解水制氢设备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设备。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由于电解质的稳定性较好,价格较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较为。而酸性电解水制氢设备因为其高效、高纯度的氢气产出而备受关注,但是设备价格和稳定性相对较差。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设备可以实现高温、高效率的制氢过程,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是设备成本较高。总的来说,电解水制氢设备在未来的能源领域中拥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并且相关技术还有提升的空间。东营专业电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