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柑橘木虱。木虱幼虫生长在柑橘的新芽、嫩梢上,通过抹除零星新梢并控制水肥使抽出的新梢整齐一致,缩短抽梢期。新梢抽发至1~2厘米时,全部都喷洒农药2~3次(间隔7~10天)防治柑橘木虱并兼治蚜虫及潜叶蛾,农药可选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倍或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或40%乐斯本1000倍液。柑橘木虱喜欢在九里香上取食繁殖越冬,清理掉果园周边的九里香等芸香料植物及喷洒杀虫剂,对于减少木虱的数量有一定的作用。黄龙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钦州柑橘黄龙病和斑黄病图片
红鼻子果、青头果等:为点醒,是黄龙病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如果对于疑似病例,拿不准的情况下建议可以拿去送检,注意拿症状比较明显的纸条检查,以免影响检测结果。黄龙病的发生流行的原因⑴柑橘扩种迅速,无病健康苗木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苗木市场混乱不堪,带病苗泛滥。⑵忽视木虱的防控,或不注意统防统治。⑶柑橘价格震荡后,果农植保投入下降,病虫防治不力。更有甚者弃园不顾,之后这些果园很可能成为木虱的天然养殖场。⑷病树处理欠科学,忽视砍前、砍后工作,并没有真正做到去除病原。⑸对黄龙病缺乏了解,错把黄龙当黄化,祸害一方。钦州柑橘黄龙病和斑黄病图片黄龙病的检测技术简介。
斑驳型黄化,均匀型黄化,缺素状黄化,黄龙病的病状,黄龙病的病原菌,于1979年柯冲人在电镜下观察到了黄龙病病原,菌体多数呈圆形,椭圆形,少数呈长椭圆形。但是,由于黄龙病病原是专性寄生菌,无法通过人工培养,有报道曾称它为类菌原体、类立克次体、后来又将其归于类细菌。20世纪90年代,jagoueix等利用免疫捕获PCR方法,用16SrDNA的通过引物对长春花和柑橘病株进行扩增,获得了黄龙病病原的16SrDNA基因,才将其命名为liberibacter,中文名字翻译为韧皮部杆菌。根据病原对热的反应、流行区域、虫媒体类等,以及单克隆抗血清反应、克隆的DNA段的序列分析和DNA-DNA杂交反应等特征,将黄龙病病原分为亚洲种、非洲种和美洲种三个种。我国的柑橘黄龙病菌属于亚洲韧皮部杆菌属细菌。
木虱是目前已知的柑桔黄龙病的单独的传播介体,研究木虱以及其病原的关系,对病害的防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有试验表明,在温室或网室中带毒木虱的传病率不高,是什么因素影响木虱的传病呢?木虱在传播病原到寄主是否需要某些因素,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许能够为黄龙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冬季,柑橘木虱都喜欢飞到果园附近的九里香不发病的事实使人们对九里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将九里香的抗黄龙病性状转移到柑橘栽培品种中,以培养抗黄龙病的柑橘品种。为什么黄龙病治不好?
柑橘黄龙病病发的症状1.枝梢症状⑴个别枝梢先发病,出现黄梢;很少表现为一开始就呈现全株性症状。⑵进行田间鉴定时,根据叶片的黄化类型即可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黄龙病树叶片的黄化有三种类型,即斑驳型黄化、均匀黄化和缺素状黄化。果实症状翌年春季提前开花,花小畸形,结果少,果实畸形,果小似乒乓球,着色不均,果蒂附近着色,俗称“红鼻子果”,果实味酸、品质极差,是识别黄龙病的主要典型症状。根部症状根部症状主要表现为根的腐烂,其严重程度与地上枝梢相对称。枝叶发病初期,根多不腐烂,叶片黄化脱落时,须根及支根开始腐烂,后期蔓延到侧根和主根,皮层破碎,与木质部分离。黄龙病是一种细菌病害,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变形细菌门,a-变形细菌亚纲,根瘤菌科。钦州柑橘黄龙病和斑黄病图片
如何防治沙糖桔黄龙病?钦州柑橘黄龙病和斑黄病图片
柑橘黄龙病的简介柑橘黄龙病又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已成为制约柑橘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柑橘黄龙病是一直系统性的病害,染病后没有办法治,只有全株挖起,因此俗称柑橘上的没得治。柑橘黄龙病是一直世界性的柑橘病害。目前,在印度、亚洲、东南亚、阿拉白半岛和非洲等地方都有发生。2004年,巴西和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也发生了黄龙病。柑橘黄龙病在我国早期于1919年在广东潮汕地区以后,在福建、江西、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和中国台湾地相续发现。钦州柑橘黄龙病和斑黄病图片
柳州市惠农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先进的发展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要求自己,不断创新,时刻准备着迎接更多挑战的活力公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区的农业中汇聚了大量的人脉以及**,在业界也收获了很多良好的评价,这些都源自于自身不努力和大家共同进步的结果,这些评价对我们而言是比较好的前进动力,也促使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保持奋发图强、一往无前的进取创新精神,努力把公司发展战略推向一个新高度,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之下,全力拼搏将共同惠农化工供应和您一起携手走向更好的未来,创造更有价值的产品,我们将以更好的状态,更认真的态度,更饱满的精力去创造,去拼搏,去努力,让我们一起更好更快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