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负极材料概述锂离子电池: LiCoO2 + C6 ⇔ L1-xCoO2 + LixC6纯石墨的电位约为 3 V vs. Li/Li+,嵌Li导致石墨电位快速下降由于电解液的还原电位比嵌锂电位高,充电过程中,电解液在负极表面发生还原分解,形成SEI膜负极嵌Li电位比较低,容易发生Li析出负极材料的发展早期阶段:金属Li作为...
查看详细 >>2.6负极材料对pH和水分的要求粉体材料中含有的微量水分可由卡尔·费休库仑滴定仪测定。其基本原理为:试样中的水可与碘和二氧化硫在有机碱和甲醇的条件下发生反应(H2O+I2+SO2+CH3OH+3RN—→[RHN]SO4CH3+2[RHN]I),其中的碘是通过电化学方法氧化电解槽而产生的(2I−—→I2+2e−),产生碘的量与通过电解池的电...
查看详细 >>锂离子电池对负极材料基本的特征为:1、嵌入电位低、尽量与锂的氧化还原反应电位接近2、单位重量内尽可能高的储能密度3、良好的嵌入嵌出速度、较小的扩散阻力4、较高的电子导电性5、与箔材较好的粘结性能、烘烤过程不易脱落6、亲水性强(不需NMP),具有较低的制备成本、浆料过程稳定性高嵌入型负极材料典型的嵌入型负极材料是碳材料。以石墨化程度的差别通...
查看详细 >>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及简易的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LiFePO4目前已经作为主要工业制备方法、但缺点是晶体尺寸较大,粒径不易控制、分布不均匀,形貌也不规则,产品倍率特性差。其他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氧化-还原法、乳化干燥法、微波烧结法大都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并采用不同的手段对其进行改性,旨在找到一种既有利于LiFePO4的规模化生产,又能保证...
查看详细 >>锂电池负极材料按照所用活性物质,可分为碳材和非碳材两大类:碳系材料包括石墨材料(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以及中间相碳位球)与其它碳系(硬碳、软碳和石墨烯)两条路线。石墨烯负极材料又可进一步分为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复合石墨和中间相碳微球。其中,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上游为天然石墨矿石,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上游包括针状焦、石油焦、沥青焦等原料。非碳系材料...
查看详细 >>定的循环性能成为近年来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由于LiFePO_4材料本身晶体结构的限制,导致其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低,从而限制了它的商业应用。因此,合成工艺上的优化和改性方面的研究对于改善LiFePO_4的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对应其制作方法主要如下:(1)高温固相法——高温固相反应法是制备磷酸铁锂是目前发展为...
查看详细 >>耐过充能力差。因此,商业化使用的石墨都是改性石墨,改性方法主要包括表面氧化和表面包覆等,而表面处理也会使石墨中残存部分杂质。石墨主要由固定碳、灰分和挥发分三部分组成,固定碳是真正起电化学活性的组分,标准中要求固定碳的含量需要大于99.5%(表8),可采用间接定碳法来确定固定碳的含量。对于Li4Ti5O12而言,锂的理论含量为6%,在实际产...
查看详细 >>复合集流体特别是复合铜箔可实现大幅减重。根据高工锂电数据,传统铜箔占锂电池总重量比例约13%,是影响电池质量能量密度的 关键材料。复合铜箔中铜厚度相比6μm铜箔减少66.67%,复合铝箔中铝厚度相比10μm铝箔减少80%。金属用量的节省部分用 PET等材料进行替代后,保障安全性的同时重量更轻,产品综合性能更优。根据金美新材料官网,其复合铜...
查看详细 >>公司覆盖多类功能性薄膜产品生产工艺,依托功能性薄膜业务开展“在有机载体薄膜上镀双面铜箔工艺项目”研发工作。公司拥有磁控溅射设备、电子束镀膜设备等进口前列设备,对产品精度、品控把握能力较强;原有电子屏蔽类产品有镀铜技术,镀铜工艺相对成熟,具备生产和成本优势。目前,公司开发出PET铜箔样品,已将其送样,正在配合下游需求优化产品工艺。每天更新退...
查看详细 >>复合集流体复合箔是少有可同时提升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技术路径,同时在工艺成熟和规模提升的趋势下成本端优化带来性价比提升,有望成为“全能下一代产品”。首先在安全性方面,由于高分子材料代替大部分厚度的金属层,*采用两面约1微米的金属层导电,电池针刺时无毛刺产生,同时高分子层起到“断路效应”防止电池热失控,也避免传统金属集流体老化脆断及产生毛刺的...
查看详细 >>随着复合铜箔技术成熟,2023年复合铜箔有望开端大范围出货,并且随着复合铜箔渗透率进步,复合铜箔的出货量将不时增长。据测算,2023年开端复合铜箔市场范围初步构成,抵达6.69亿元;未来快速生长,2029年其市场范围将抵达564.55亿元。中国复合铜箔行业市场前景如何?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复合铜箔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查看详细 >>复合集流体首先在安全性方面,由于高分子材料代替大部分厚度的金属层,采用两面约1微米的金属层导电,电池针刺时无毛刺产生,同时高分子层起到“断路效应”防止电池热失控,也避免传统金属集流体老化脆断及产生毛刺的风险,安全性能提升。假设6μm铜箔替换成1μm铜箔+μmPET支撑层+1μm铜箔三明治结构PET铜箔(NCM523),其用量为...
查看详细 >>